李楠炮轰小米:热销背后的土壤密码与行业真相
6月2日消息,魅族前高管李楠今日发文表示,小米销量领先的原因在于其深刻适应了本地市场。
“简单说,小米的成功在于它深谙适应之道。这便是所谓的“天道”。一个品牌唯有与环境相契合,才能生存下去,进而追求更大的发展。生存下来之后,或许才能谈及更高层次的目标。但无论如何,生存始终是第一位的。 在我看来,小米的崛起正是对这一道理的最佳诠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若想站稳脚跟,就必须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脉搏,并迅速调整自身的策略以适应变化。小米从诞生之初就秉持着贴近用户需求的理念,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这种对市场环境的高度敏感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无疑是其能够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同时,我也认为,虽然生存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忽视长远规划。一旦基本盘稳固,企业就需要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以及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为未来的扩张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适应环境是起点,而超越自我则是终点。
在李楠看来,中国品牌终将突破适应与生存的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的追求与主张。然而,土壤的转变需要时间,但我认为,这个过程也在加速。
日前,李楠仍力挺小米自研芯片,坚定表示,那些今天还在质疑小米芯片缺乏自主技术的人,其实并不了解芯片行业。
李楠称,自己因为长期和在这个行业合作,算是中学生。而小米至少用最先进的制程成功流片了一个量产芯片,那么算是大学生。而那些攻击小米芯片没有自主技术的,小学招生考试,通过不了。
他表示,这确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技术发展过程,正如华为鸿蒙系统早期曾面临“套壳AOSP”的质疑,但这种探索方式本身无可厚非。技术积累需要时间和实践,正如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从引进苏-27的生产许可开始,逐步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推出了歼-11、歼-16,直至自主研制出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20。这一系列成就证明了“稳扎稳打”在技术追赶中的重要性。 在我看来,无论是科技还是军工领域,模仿与学习都是走向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公众也应给予企业和科研团队更多耐心和支持,毕竟任何领域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李楠指出,“歼-11与苏-27确实非常相似,但如果没有歼-11作为基础,我国或许很难具备研制歼-16和歼-20的能力与信心。这一点,实际上任何有过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的人都能够理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304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