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抢先布局!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下一个产业爆发点
4月1日上午10时,广东省新闻办召开《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在会上透露,未来将聚焦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特种机器人等领域,策划实施“智能机器人”重大科技专项。专项将着重攻克灵巧手、空心杯电机、电子皮肤、一体化关节、运动控制以及端到端机器人用大模型等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推动广东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注意到,杨军指出,未来的工作重心将放在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核心算法与数据安全保障、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前沿科技探索以及创新应用场景的落地等方面。计划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旗舰专项的持续推进,强化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对接,同时深化与省级相关部门及各地市的合作,加速解决超大规模算力调度、边缘端算力芯片研发、大模型技术优化等关键难题,并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能源行业及政务管理中的深度应用,助力构建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布局,也彰显了政府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将更加注重行业需求导向,力求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兼顾安全性与可持续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杨军称,下一步将继续深化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持续强化重大创新平台的布局与投入,充分发挥鹏城国家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核心技术突破、科研成果转化以及企业孵化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鼓励和支持更多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的建立与发展。另一方面,应积极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优质资源,把智能工业机器人确定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搭建涵盖“操作系统/数据库-智能硬件-大模型-机器人智能控制”的全栈国产化创新联合体,以此推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全面升级与转型。 我认为,通过上述举措可以有效整合区域内的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竞争加剧和技术壁垒加高的背景下,加强自主可控的技术研发显得尤为重要。而聚焦于智能工业机器人这一前沿领域,则不仅能够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还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竞争力。此外,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生态体系对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样意义深远。因此,未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齐头并进,确保这些宏伟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027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