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米传输距离测试:铠侠光学SSD信号强度不衰减
2025年05月23日消息,早在2022年8月,铠侠便宣布与京瓷(Kyocera)合作,共同研发针对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光学接口SSD。这一技术通过采用光纤和激光代替传统的铜线及电子信号传输,在长达40米的范围内仍能保持性能不下降。
在台北电脑展上,铠侠首次公开展示了这款光学SSD。据称,即使在30米或更长的光缆传输距离下,其性能也能与传统SSD保持一致。
现场实测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块同样的SSD,在传统和光学连接下,4K随机读取带宽都在大约1300K IOPS,4K随机读取速度都在大约5GB/s。
演示系统采用了AIOCore提供的高性能光学收发模块,配合京瓷的Optinity PCIe光电集成转接卡,通过PCIe 5.0通道实现了高达512Gbps的传输带宽。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标志着数据中心互联技术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也为未来超算中心和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持。 这种结合了光学与电子学优势的技术方案,无疑为解决当前高带宽需求下的延迟和功耗问题找到了一条高效路径。尤其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领域,如此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将极大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同时,这也预示着未来更多创新应用场景的诞生,比如更智能的边缘计算节点部署以及更加复杂的分布式计算架构。 总体来看,这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契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展现了硬件层面对于软件生态持续优化的重要支撑作用。希望相关企业能够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此类高性能产品早日实现大规模商用化,从而进一步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改用光学连接之后,新的接口和线缆小巧、灵活,也是一大优势。
另外,近年来,光学SSD因其出色的信号完整性和抗干扰能力,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尤其是在太空这种极端条件下。国际空间站选择采用铠侠SSD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相比于传统的电线传输方式,光学技术不仅能够减少信号衰减和噪声干扰,还能大幅提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这一技术的应用,无疑为航天领域的数据存储与处理提供了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光学SSD的普及不仅是对现有技术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未来多领域应用潜力的挖掘。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等高要求场景下,它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如何平衡成本与性能、确保技术安全可靠,将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问题。总之,这项技术的发展值得期待,同时也需要更多探索与实践来验证其长期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现场演示的系统目前仍处于原型阶段,采用的是传统的SSDCM7控制器,与其相连的线路板尺寸约为其1.5倍大小。未来,这一设计将进一步优化,使其能够集成到SSD内部,实现更紧凑的设计。
对比传统接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56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