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新款甜品卡强势来袭:性能爆表,超越英伟达不是梦!
差友们乡亲们,又到了大家最喜欢的 AMD 新品评测时间!
最近我们为大家介绍了AMD最新推出的高端显卡RX9070XT,整体表现令人满意。在一些测试项目中,它的成绩甚至超过了英伟达的RTX5070Ti,而4999元的定价也比对手的6299元更具性价比。
尽管软件驱动方面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但总体而言依然具备较高的性价比。
而这次,托尼向大家介绍的是一款定位更广泛的甜品级显卡——RX9060XT,其价格定在了更为主流的3000元价位段。
近期发布的某款显卡引起了不少关注,其中8GB显存版本的起售价定在2499元,性价比颇高。而16GB显存版本的价格则因品牌和型号的不同有所差异,大致在2899元至3299元之间。从市场反应来看,这种定价策略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既满足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需求,也提供了更高配置的选择给追求极致性能的用户。 个人认为,这样的定价策略能够有效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尤其是对于游戏爱好者或专业设计人员来说,显卡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与体验。8GB版本以较低门槛进入市场,有助于吸引更多初次接触高端硬件的用户;而16GB版本则通过差异化定价,为需要更强渲染能力和多任务处理能力的专业人士提供了理想选择。整体而言,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厂商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也为行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价格标杆。
而它的对标产品,同样是英伟达的主流甜品级显卡RTX 5060 Ti 16GB,售价通常为3599元左右,因此AMD这边的价格依然更为实惠。
RX 9060XT 这次能否以更亲民的价格延续大哥的成功,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我们这次拿到的是蓝宝石AMD RADEON NITRO RX 9060 XT OC 16G 显卡,外观上与 9070 XT 版本非常相似,只是整体尺寸略小一些。
其次,它的厚度也有所降低,看上去相对没那么厚重。
这款芯片基于台积电4nm工艺制造,配备了16GB的GDDR6显存,同时采用了三风扇散热设计以及一个8Pin电源接口。具体的参数可以参考下方表格,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这款显卡的性能参数虽然不算特别亮眼,但它的市场定位和定价已经很清晰了。它的主要目标是让玩家能够在1080P分辨率下开启全高画质,或者在2K分辨率下享受中高画质的游戏体验,而不是挑战更高分辨率下的光追全开。毕竟,对于这个价位的产品来说,追求4K分辨率和顶级光追效果并不现实,这并非它的设计初衷。 我的看法是,这款显卡更适合作为一款性价比高的选择,面向那些希望在主流分辨率下获得流畅游戏体验的玩家。它在性能和价格之间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点,适合预算有限但又想享受高质量游戏画面的用户群体。与其盲目追求极致性能,不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配置,这样既能满足游戏需求,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这让编辑部的同事们也十分好奇,AMD这款全新的甜品级显卡,能否与刚刚发布没多久的5060Ti一较高下?如果可以的话,究竟会领先多少呢?
这次测试我们还加入了微星硬派师RTX 5060 Ti作为参考,这不仅能让大家对今年的甜品级显卡性能有个直观了解,也能帮助用户在选购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这款显卡凭借其出色的性价比,在同价位产品中表现相当抢眼。尤其是在2025年的游戏环境下,它能够流畅运行大多数主流3A大作,满足大部分玩家的需求。不过,对于追求顶级画质或更高帧率的玩家来说,可能仍需考虑更高端的型号。总体而言,RTX 5060 Ti确实称得上是一款值得入手的高性价比显卡。
本次测试平台依然沿用了熟悉的配置,英特尔酷睿Ultra 9285K再次担纲处理器的角色。具体的测试平台信息可参考下表。
接下来我们直接开始跑分环节,首先是经典 3D Mark 连招,结果 9060 XT 上来就开始疯狂输出,5 个跑分项目有 4 个都比 5060Ti 高。。。
然而,在Adobe生产力测试中,A卡的表现依旧远不如N卡,这一点完全符合托尼的预期。
除了3DMark和Adobe全家桶的测试之外,托尼这次还对SPECviewperf2020进行了性能评估,这可以被看作是对专业生产力软件的一次模拟跑分。从结果来看,这次测试不仅展现了设备在图形处理和多任务运行方面的表现,也让我们对硬件在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个人认为,这样的测试组合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一方面,3DMark和Adobe全家桶作为通用性能测试工具,能够很好地反映设备在游戏和创意设计领域的适用性;另一方面,SPECviewperf2020专注于专业场景,其结果更能体现设备在特定行业中的潜力。这种综合性的测试方式,为用户选择适合的设备提供了全面且客观的依据。未来,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深度测评,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硬件的实际应用场景与性能表现。
嗯……尽管觉得这个价位的显卡本来也不太适合用于专业领域,但既然是赛博斗蛐蛐,那就索性拿出来给大家娱乐一下吧。
在这次测试中,AMD以5:3的最终比分胜出,虽然比分差距不算特别小,但整体表现还是相当明显。不过,这样的测试仅供参考,估计不会有谁拿9060XT当作专业卡来使用的。
应该。。。不会吧?
跑分测试环节暂告一段落,这次AMD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除了在Adobe软件中的成绩稍逊于竞争对手,其余测试项目中AMD的整体评分都更为出色。这一结果无疑为AMD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人对后续的产品表现充满期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AMD在多方面的优化上显然下了不少功夫,尤其是在那些对硬件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其优势得以充分展现。当然,Adobe领域的短板也不容忽视,这或许提示着未来还需要进一步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针对性调优。不过总体而言,这样的成绩已经足够振奋人心,尤其是在与强劲对手的竞争中能够取得如此平衡的成绩,实属难得。 我个人认为,这次跑分结果不仅反映了AMD技术实力的提升,也展示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灵活性和潜力。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他们将有更多选择,能够在性价比与性能之间找到更合适的平衡点。希望未来AMD能继续保持这种势头,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
跑分成绩虽然能反映部分性能指标,但终究无法全面展现显卡的真实实力。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实际游戏中的表现才是衡量显卡优劣的关键。毕竟,再高的跑分也不能等同于在复杂的游戏场景中能否流畅运行。因此,在选购显卡时,参考专业媒体的游戏实测数据往往比单纯依赖跑分更有价值。这也提醒我们,面对各种硬件评测时,应该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来做出判断,而不是被单一的数据所左右。
当然可以!以下是修改后的内容以及我的看法: --- 所以,我们直奔主题,进入备受瞩目的游戏测试环节,直接上场的是备受期待的游戏大作——《赛博朋克2077》。 这款由CD Projekt RED开发的游戏自公布以来就吸引了全球玩家的目光。从最初的惊艳亮相到后来的跳票风波,再到最终的发售,这款游戏一路走来充满争议。尽管如此,它依然凭借其独特的赛博朋克世界观和深度的叙事设计赢得了无数玩家的期待。 不过,游戏在发售后的表现却喜忧参半。一方面,它的画面表现力和开放世界的自由度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初期版本存在的大量技术问题也让不少玩家感到失望。即便如此,CDPR团队迅速响应,通过后续的更新不断优化游戏体验,这种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我看来,《赛博朋克2077》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像是一次对未来的探索。它不仅展示了现代科技的可能性,也引发了人们对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虽然目前仍有改进空间,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款游戏会成为经典之作。 --- 希望这样的调整符合你的要求!
结果你别说,你还真别说,9060 XT 在 2K 超高画质不开光追的情况下,居然和 5060 Ti 打得有来有回。。。
尽管开启了FSR和帧生成技术,依然难以超越5060Ti在4倍模式下的表现,但能够稳定达到190帧的成绩已经相当出色。这一帧率巧妙地处于5060Ti的2倍与4倍帧生成的中间地带,展现了极高的竞争力。对于玩家来说,这样的性能不仅意味着流畅的游戏体验,更是在硬件性能较量中的一个有趣转折点。 从市场角度来看,这种性能表现证明了新技术在提升游戏体验上的潜力。即便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优化和创新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也提醒我们,硬件竞争不仅仅是单纯的数据比拼,更是技术和策略的综合较量。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应用,相信玩家们会享受到更加极致的游戏体验。
不过,这并非它的最大亮点,大家从图表中也可以发现,即便开启了光追功能,9060XT的表现也并未与5060Ti拉开明显的差距。
即使开启了超速光追和帧生成技术,RX 9060XT依然能够稳定在60帧左右运行,整体游戏体验依旧流畅。这表明这款显卡在面对高需求的游戏设置时,仍然具备相当不错的性能表现,对于追求画质与流畅度平衡的玩家来说,它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从市场角度来看,这种性价比高的显卡能够让更多玩家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视觉盛宴,同时也不必为高昂的硬件成本而担忧。
另一个游戏依旧是压力很大的 “ 黑猴 ” ,在不开光追,2K 分辨率超高画质的情况下,9060 XT 比 5060 Ti 略低一点,只有开启 4 倍 “ 拼好帧 ” 之后,5060 Ti 才会大比分胜出。
而在开了光追的情况下,9060 XT 的表现就不太妙了,哪怕开了 FSR 加上帧生成,它才能刚好跑到 60 帧。。。
而隔壁 5060 Ti 只要开启 2 倍帧生成,就已经可以跑到 95 帧了,看来在光追这块,老黄还是技高一筹。
另外,此次“黑猴”测试的目标并非最高画质的影视级画质,而是次一级的超高画质。
顶级影视级画质对显卡性能的要求极高,导致帧率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对于两块定位为“甜品卡”的显卡来说,这样的要求确实有些苛刻。在我看来,这类显卡的设计初衷更多是为了平衡性价比与主流游戏体验,而非挑战极限画质。因此,用户在使用时不妨适当调整画质设置,既能享受流畅的游戏过程,又不会让硬件负担过重。这不仅能让设备运行更稳定,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毕竟,合理配置才是长久之计。
接下来我们还找了 3 款各有特色的游戏,因为它们对这两块显卡的支持程度可以说是各不相同,咱们先来看 《三角洲行动》 。
有一说一,托尼表示“搜打撤”目前非常流行,不过编辑部的同事们都是大战场的忠实粉丝,每天晚上组队开黑玩到深夜,“搜打撤”完全不沾边。
扯远了,说回测试本身,作为一款多人 FPS 游戏,《三角洲行动》 对这两块显卡的支持都不错,无论是 FSR 还是 DLSS ,开启后帧率都有明显提升。
其中 9060 XT 稍微落后 5060 Ti ,开启帧生成后反超 5060 Ti ,但 1% Low 帧略逊 5060 Ti 。
所以这两块卡玩三角洲,2K 超高画质是都能跑到 100 多帧的,不过 5060 Ti 的 1% Low 帧整体表现稍好,玩起来可能会稳定一点。
另一款游戏则是前几天很火的 《地狱潜兵 2》 又名 “拯救仰齐浜” ,这款游戏则完全相反,它既不支持 AMD 的 FSR ,也不支持英伟达的 DLSS 。。。
也就是说,这款游戏能达到怎样的帧率高度,最终还是取决于显卡本身的性能表现。在我看来,显卡作为游戏体验的核心硬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了玩家能否享受到更加流畅、细腻的游戏画面。尤其是对于那些追求极致画质与高帧率的玩家来说,一块性能强劲的显卡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装备。不过,除了显卡之外,CPU、内存等其他硬件同样会对整体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硬件时需要综合考虑,才能让每一项配置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经过实际测试,结果并没有特别令人惊艳的地方,两款显卡在全高画质下都能达到70多帧,流畅运行游戏完全没有问题。
而这最后一款游戏 《漫威争锋》 就比较有意思了,哪怕只开一个 FSR 3 ,9060 XT 的平均帧率和 1% Low 帧也明显高于 5060 Ti ,没想到 《漫威争锋》 还是个 A 吹游戏。。。
终于,所有测试完成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9060XT的表现完全达到了最初的预期。花费3000元左右便能享受2K高画质下的3A大作,这样的性价比还需要多挑剔呢?
如果你没什么特殊的要求,就是想买一个能畅玩各种游戏的甜品卡,那么 9060 XT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它也有一些不足,首先就是如果你想各种画质拉满玩 2K 分辨率游戏,那对不起,它和 5060 Ti 都做不到。。。
只需将画质设置或光线追踪稍微调低一级,同时开启FSR和帧生成技术,那么运行起来依旧游刃有余。
但是想要画质拉满,那你得加钱买它大哥 9070 XT 或者隔壁 5070 Ti 。
怎么说呢,两三千块的甜品卡而已,别太难为人家。。。
另一大问题在于,它在光追和软件方面的支持依旧不够理想。
光线追踪技术大家也能理解,毕竟老黄为此投入了这么多年的心血,这项技术确实不容易。就算是甜品级显卡能开启光线追踪来运行游戏,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但 AMD 这个软件,用起来确实有点难崩。。。
尽管这次AMD将多项功能整合成了一键开启模式,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但它赋予了这个功能一个新的名称——HYPR-RX。这样一来,用户之前形成的操作习惯可能又要调整了。
而且它开启之后还会和游戏里的 FSR 冲突,托尼有一次在测试的时候,发现如果开启了 HYPR-RX ,那么 《漫威争锋》 里的 FSR 4 就会消失,只剩下 FSR 3 了。。。
这类软件层面的细微感受,有时会比硬件层面的差异更加显而易见。
AMD的硬件正在逐步缩小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然而,正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样,苏姿丰博士及其团队或许还需要在软件优化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像我们这样对技术充满热情的人群,都希望看到更加流畅和高效的使用体验。毕竟,硬件性能再强大,如果缺乏优秀的软件支持,最终也无法完全发挥其潜力。因此,未来AMD能否在软硬件协同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将是决定其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个人非常看好AMD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期待他们能够在未来带来更多惊喜。
但瑕不掩瑜,9060XT依然被视为一款性价比很高的显卡,对于预算有限的玩家来说,它依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能够叠加使用一些优惠券或者赶上促销活动,整体入手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这对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我觉得9060XT能够在性能与价格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尤其适合那些对画质要求较高但又不想花费太多预算在硬件上的玩家。虽然它的性能可能无法与顶级旗舰卡相媲美,但对于日常游戏娱乐以及轻量级创作需求来说已经足够了。而且现在市场上各种优惠活动层出不穷,只要稍微留意就能以更划算的价格买到这块显卡,这确实为不少想要升级设备却又担心经济压力的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至于其是否配得上这六个字母,还需等待产品正式发售后,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感受和评价来判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50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