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炫目!这种气球来袭,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科技快讯中文网
近日,砂糖橘陆续上市,又到了“炫砂糖橘”的时候。
此时,新春将至,为了增添节日氛围,许多家庭会选择购买飘空气球来装点房间并供孩子们玩耍。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其实存在安全隐患,因为气球与某些物品放在一起时有可能引发爆炸危险。
下图实验,最近有报道指出,专业人员将橘子皮汁、柚子皮汁等液体滴在氢气球上,即便没有明火,气球也会瞬间爆炸。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对此表示惊讶,并对其中的科学原理感到好奇。 这种现象背后的科学解释可能涉及到橘子皮和柚子皮中的化学成分与氢气之间的反应。尽管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但可以推测,这些天然提取物中含有的某些化合物可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了爆炸的发生。这一发现不仅增加了我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潜在危险性的认识,也提醒我们在处理氢气时需要更加谨慎。 此外,这个实验还展示了日常物品中隐藏的化学反应可能性,激发了公众对于基础科学的兴趣。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学研究来揭示这类现象背后的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
图片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下图实验,据报道,一名专业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不慎将橘子皮汁溅到了一个氢气球上,并且该气球还靠近了火源,结果导致气球发生了爆炸并燃烧起来。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进行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氢气球与任何类型的火源接触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橘子皮中的油类成分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可燃性,当它们与氢气混合并在遇到火源时,这种危险性就被放大了。这起事故也强调了公众对于这些潜在危险的认识不足以及教育普及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科学实验的安全性,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充分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图片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每年都有因为橘子皮汁导致气球爆炸的事件发生,这不禁让人感到惊讶,为什么气球会如此容易就发生爆炸呢?除了橘子皮,还有哪些东西也可能造成气球爆炸? 橘子皮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柠檬烯,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能够迅速破坏气球表面的分子结构,从而导致其破裂。这种现象不仅限于橘子皮,许多其他水果的表皮,例如柠檬、青柠等,也可能含有类似的化学成分。此外,一些清洁剂、油类物质或甚至某些类型的胶带,都可能对气球产生类似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避免将这些物质接触到气球。特别是对于儿童而言,家长应该特别留意,防止孩子在玩耍气球时意外接触这些潜在危险物品。教育公众了解这一风险,可以帮助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
今天我们来一一说清楚。
为什么炫橘子时,千万不要玩这类气球?
当前市场上常见的气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塑料气球,另一类则是橡胶气球。
塑料气球所用的通常是 PET 材料的聚酯薄膜,它的特点是强度高,在遭遇外力刮擦的时候不容易发生爆炸,并且适合印刷各种彩色图案。
但由于其材质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许多气球因此添加了一层铝涂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铝膜气球”。
这种气球呈现出金属般的光泽,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但其延展性较差。
塑料气球即便遇到橙子皮汁,通常也不会爆炸,遇到橘子汁皮会爆炸的,是接下来要介绍的橡胶气球,尤其是天然橡胶做成的气球。
橡胶气球一般采用天然橡胶或氯丁橡胶制作,这些材料具备出色的气体阻隔性能和极佳的弹性。即便是一个比手指还小的气球,也能被吹胀至超过篮球的大小。此外,由于这类材质能够长时间保存气体,因此成为市场上最常见的气球类型。
那橘子皮汁+橡胶气球,为什么会爆炸呢?
这跟橘子皮汁里的成分有关,橘子皮中含有丰富的橘子精油,橘子精油里有一种成分叫柠檬烯,这种物质会与橡胶的气球会发生“相似相溶”反应。
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是一种长链烃类物质,氯丁橡胶是卤代长链烃,而橘子精油里的柠檬烯是一种短链烃,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亲油性强,所以,当橡胶气球接触到柠檬烯时,就会发生溶解,在气球表面出现微小的洞。
如果气球被吹得很大,突然在其表面形成一个小洞,就像被针刺了一样,气球内部的压力会从此处迅速释放,从而导致爆炸的发生。
除了橘子,其他柑橘类水果,例如橙子、柚子、金桔和柠檬等的果皮中也含有较多的柠檬烯。这些水果与橡胶气球接触时同样可能导致爆炸。
此外,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一些含有能够溶解橡胶物质的有机溶剂的产品,例如医用酒精、花露水、风油精和香水等。这些产品应避免与橡胶气球接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或安全隐患。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不会特别注意到这些细节,但了解这些常识对确保安全使用各种物品非常重要。例如,在处理医用酒精时,需要格外小心,防止它接触到橡胶制品,以免发生意外。同样,在存放花露水和风油精时,也应该注意将其放置在远离橡胶制品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身边的物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当然了,这种气球爆炸与不小心捏破或戳破气球的情况类似,除了会使人受到惊吓,或者造成轻微的皮肤疼痛外,在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引发特别严重的后果。
但是,如果气球里面填充的气体是氢气,那就危险了。因为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如果氢气球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静电遇到明火、太阳暴晒或压力过高,可能会引起瞬间爆炸燃烧。
大家都知道,为了让气球飘起来,需要向其中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在标准条件下,空气的密度为1.29g/L,因此必须向气球内填充密度低于这个值的气体,气球才能实现漂浮。
部分常见气体的密度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氢气是已知最轻的气体,并且它不像氨气那样有刺鼻的气味,也没有氟化氢或一氧化碳那样的剧毒性。因此,氢气曾被广泛用于填充气球。然而,由于其潜在的高风险性,人们后来逐渐改用更为稳定但成本较高的氦气作为替代品。
2006年7月,中国气象局、中国民航总局及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升空气球安全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同样倡导使用惰性气体替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
《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
但由于氦气成本相对更高,所以依然有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往气球里填充氢气,这也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比如曾经有新闻报道过,有人用打火机烧氢气球的绳子,结果引起了爆炸燃烧,酿成悲剧。
另据信阳市消防救援支队通报,2024 年 12 月 31 日 20 时 22 分,信阳市羊山新区万达广场 1 号门入口处群众自带氢气球发生爆燃。
可见,氢气球是十分危险的存在。
千万不要把氢气球带入电梯!
在网上有一种说法,说是氢气球不要带入电梯,这个说法也不是危言耸听。
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极其广泛,在4%至75%的体积浓度区间内,都存在爆炸的风险。这一特性使得氢气在工业应用和能源储存方面既充满潜力,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氢气的使用,确保在开发利用的同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潜在的灾难发生。
在电梯这样的封闭空间里,如果氢气球一旦破裂,电梯内的氢气浓度确实会迅速升高,从而达到爆炸极限。这时,哪怕是一点微小的火花,无论是来自明火还是静电,都可能引发严重的爆炸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种情况提醒我们,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和管理公共场所内使用氢气球的行为。尽管氢气球在装饰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潜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有关部门应当出台更为严谨的规定,对氢气球的使用进行限制,并且加强对公众的安全教育,提高大家对于此类危险情况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当然了,将氢气球带入封闭的房间内也是相当危险的,这遵循同样的原则。
结语
一连串氢气球爆炸和爆燃事故,提醒我们重视安全问题,但也不必过分恐慌。通常情况下,自行吹起的气球、填充氦气的气球以及采用塑料材质的气球都是安全的。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气球的材质和填充气体类型,以避免选择不当引发危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61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