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电商:掀起普通人的第二事业狂潮!
屡破“奇案”吸引900万人观看,一位普通电工通过一条视频售出了上千支电笔;凭借“鸵鸟吃播”走红后,一对养殖户夫妇开展起名扬非洲的大生意;返乡青年在田间地头教英语,成功卖空了几座山头的南瓜……近日,三联生活周刊与抖音电商“寻找同行者”联合发布了抖音电商2024创作者故事,以三部微电影《我不是福尔摩斯》《“顶流”养成记》《西海固的“外交官”》,展现了不同领域创作者在抖音电商中的经营历程。
电工“福尔摩斯”把小品类做出大生意
在光线昏暗的“电力侦探社”内,一位女士神情紧张地描述着家中发生的诡异事件:一进门就感到一种麻刺感,插入插座后屋内的灯光不受控制地忽明忽暗……“李侦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女士的情绪几乎失控。下一秒,被称为“李侦探”的男子便手持电表和电笔等专业工具来到了“案发现场”。只见他逐一排查、冷静分析,不仅迅速找出了家中电路短路的“罪魁祸首”,还发现了被“淘气包”塞进插座的黄金吊坠,并进一步揭露了整栋大楼地线被盗的违法行为,成为了邻里间广受赞誉的“安全守护者”。
微电影《我不是福尔摩斯》中的这段“破案”场景,真实展现了青岛电工王建省的工作日常。2020年,经营电力维修店的王建省为了吸引顾客,入驻了抖音平台,并在账号@城阳电工电路上分享他在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由于视频内容悬念重重且充满反转,他抽丝剥茧般排查故障的过程宛如“破案”,因此王建省被网友们誉为“电工界的福尔摩斯”。
图源:抖音@城阳电工电路
王建省的视频吸引了许多同行的关注,他们被视频中展示的实用工具所吸引,并希望获得同款产品。因此,王建省不仅挑选并上架了一些他常用的工具,还坚决拒绝了一些虽然佣金高但华而不实的商品。其中,指针表成为他的热销商品之一。尽管在电工领域,指针表已经逐渐被电子表取代,但在王建省的手中,这种传统的工具却焕发出新的活力。他通过灵活运用指针表,探索出了不同于说明书的操作方法,解决了不少电子表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一创新让指针表重新受到同行们的青睐,甚至有厂家几年的库存都被一扫而空。厂家的老板向王建省表示,原本面临困境的企业因销量大增而得以重振,他们还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改进。 这一现象反映出,传统工具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中仍有其独特的价值。王建省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精准地捕捉到了市场的需求,更在于他对产品的深度理解和创新使用。这启示我们,在数字化浪潮中,不应盲目追求新奇与高效,而应重视工具的实际效用和操作者的经验积累。
现在,这项曾经被王建省认为没有太多市场潜力的“小生意”现在已经达到了百万销量。由于这份意料之外的收入,王建省在日常工作中的心态更加放松,即便业务量大增,维修费用也未随之上涨,修不好的设备甚至不收费。他表示:“我并不追求通过这个工作赚取多少利润,主要是希望通过这些案例与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更多人了解用电安全知识。”至于收入方面,“大家看了视频后,再购买一些我的工具,收入也就平衡了。”
“魔性”直播催生名扬非洲大生意
大眼睛、长睫毛、修长脖颈、逆天长腿……微电影《“顶流”养成记》的主角,就是这样一群“主播”——由占云夫妇饲养的非洲鸵鸟。影片从鸵鸟“黑黑”的视角出发,诙谐幽默地讲述了占云夫妇由“鸵鸟吃播”打开线上市场,让生意规模翻倍的故事。
“鸵鸟没上过大学,因为它不能超越主人”“鸵鸟不能上高速,没急事建议您开车”……在@鸵飞飞(顺通鸵鸟)的抖音直播间,占云表情淡定出口成“梗”,手中的大白菜则被一群鸵鸟疯狂啄食,汁水横飞。因画面反差强烈且野趣十足,“鸵飞飞”的短视频和直播常常成为吸引网友停留的“大型减速带”,一场直播最多有500万观看,两个抖音主账号累计有百万粉丝。
图源:抖音@鸵飞飞(顺通鸵鸟)
随着粉丝的快速增长,新的商机也出现在占云夫妇面前。2020年到2023年,占云带着她的鸵鸟和白菜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出没。越看越“上头”的网友对鸵鸟的兴趣愈发浓厚,像追明星周边一样,向占云提出了购买鸵鸟周边的需求,“想买点东西支持鸵飞飞”的声音不绝于耳。占云和单海飞思虑再三,决定推出鸵鸟毛掸子——一款不仅实用,每家每户都用得到,还可量产、易运输,适合电商渠道的产品。粉丝对鸵鸟周边的热情让他们惊讶,最多一次一场直播就卖了上万支。一年多来,根据粉丝反馈,占云夫妇不断对产品改良升级,推出了各种颜色和规格的掸子。面对稀缺的毛源,单海飞坚持用非洲进口的优质羽毛,每天半夜和清晨用翻译器和非洲人谈生意。日子一长,南非的鸵鸟商人们都知道中国有个“单老板”,量大又稳定。单海飞笑称,自己差不多“薅光了全世界的非洲鸵鸟”。
毛掸推出一年半以来,粉丝的热情持续高涨。目前,新增的线上业务已经占据夫妇俩总收入的八成,而在之前线下达到这一收入比例,他们花费了将近九年的时间。
返乡青年在抖音电商“干大事”
“这次回来要干一件大事。”画面里,男人坐着老乡的三轮车颠簸在回乡的路上。下一秒钟,只见他站在丰收的南瓜地里,用一口流利的伦敦腔向天南地北的网友介绍自己家乡的美景和美食。微电影《西海固的“外交官”》以新农人马亮为原型,再现了他返乡创业,通过抖音电商让家乡农特产走向千家万户的故事。
马亮出生在宁夏西吉县,大学时专攻英语专业。毕业后,他在体制内从事外事工作。2023年,他与发小马昊东回到家乡,开始制作乡村短视频。在抖音账号@马斯诺中,马亮将镜头对准了西北农村的风土人情,以纯正的伦敦腔英语与地道的西海固方言随意切换,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令众多网友赞叹其作品具有纪录片般的质感。 这种结合地方特色与国际化表达方式的做法非常新颖且富有创意。通过这种方式,马亮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西北农村的文化和生活状态,同时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他的视频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无疑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图源:抖音@马斯诺
马亮通过在抖音平台上分享农产品的故事,成功吸引了大量关注。他将演讲台搬到了田间地头,用一场关于贝贝南瓜的英文演讲,巧妙地将诗意与乡土气息相结合,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短短几天内,这条视频的播放量突破千万,新增粉丝12万,1000斤贝贝南瓜也迅速售罄。这一成绩不仅为马亮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也为他的农业电商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马亮和马昊东这对搭档决定再次投身到田间地头。马亮虽然初中毕业后就未曾接触过农具,但这次他却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研究中。马昊东更是将自家的20多亩地改造成了试验田,以进一步优化种植技术。去年南瓜丰收季节,他们成功销售了10万斤南瓜,几乎清空了好几个山头的库存。这一成绩充分证明了他们对品质的追求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如今,马亮不仅在镇上开设了一家食品加工厂,还注册了一个面点品牌,计划在农闲时节推出更多加工产品。马昊东的妹妹去年从食品安全专业硕士毕业,也加入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她的加入无疑为团队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技术支持,使得他们在食品安全方面有了更强的保障。 这些努力不仅体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农业的创新与传承,更展示了如何通过现代化手段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马亮和马昊东的故事无疑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
去年7月,“网络主播”这一职业终于得到了人社部等部门的认可,成为了正式的职业。“主播”这个身份不再局限于特定人群,而是面向所有普通人的开放机会。电工王建省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展了第二职业,占云夫妇通过鸵鸟“吃播”发现了新的商业机遇,而马亮则用一口流利的伦敦腔向世界展示了西海固的丰收景象。他们的成功不仅是个体的胜利,也是知识变现时代中的最佳社会实验。2025年,抖音电商将继续寻找“同行者”,挖掘平凡人身上的生活奇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20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