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金散热新玩法:液金换代,散热效果大挑战
1月24日更新:NVIDIARTX5090FE公版显卡在散热设计上进行了较大改进,其中一项重要变化是采用了液态金属材料(TIM)作为导热介质,代替了常用的硅脂。
在评测过程中,TPU在拆解出GPU核心进行拍照后再重新组装时,并未使用液态金属,而是采用了更为常见的Arctic MX6硅脂。
在测试中,与液态金属相比,采用硅脂的RTX 5090 GPU温度平均上升了约2°C。这一发现表明,尽管液态金属在散热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应用可能仍然存在一些挑战,比如成本、兼容性或稳定性等。硅脂作为更传统的导热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考虑性价比和易用性的场景下。然而,对于追求极致性能和冷却效果的专业用户来说,液态金属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这一研究结果为消费者和制造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他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在370秒的基准测试中,液态金属的最高温度为77.6°C,而硅脂的温度为79.4°C,二者起始温度略有不同,但并不代表液态金属的空闲温度更高。
蓝色为硅脂下温度
这一1.8°C的温度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几乎可以忽视,因为室温的变化对GPU温度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此外,性能测试显示,使用硅脂之后的RTX 5090与未拆解前的性能表现完全一致,没有出现任何因过热而导致的降频现象。这表明用户在进行显卡散热维护时,正确涂抹硅脂确实能够有效维持显卡性能,确保其在高负载下的稳定运行。这也提醒广大用户,在自行维护或升级硬件时,细节处理非常重要,正确的操作不仅能够提升系统的稳定性,还能延长硬件的使用寿命。
NVIDIA 在推出 RTX 5090 后,将显卡的热点温度阈值从 RTX 40 系列的 83°C 提高到了 90°C。这表明即使在更高的温度环境下,显卡也能够保持稳定运行。这样的设计无疑增加了显卡的耐热性和稳定性,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必过于担心过热问题,从而提升了整体用户体验。不过,这也引发了一些关于长期高温运行对显卡寿命影响的讨论,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测试数据来验证这一策略的实际效果。
同时这也表明,普通的硅脂足以满足RTX 5090的散热需求,在需要更换散热材料时,并不需要采用相对复杂且成本较高的液态金属。 这一发现无疑为众多游戏玩家和硬件爱好者带来了福音。在追求高性能显卡的同时,不必担心高昂的维护成本。选择合适的散热材料对于延长设备寿命和确保稳定性能至关重要。普通硅脂不仅能够满足需求,还能大幅降低升级或维护过程中的费用,使得更多用户能够享受到高端硬件带来的极致体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17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