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才是最强续航王?国产手机电池战火升级!
科技快讯中文站
11月24日消息,随着2024年的临近,国产手机的电池容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6000mAh已成为市场标配,部分高端机型甚至达到了7050mAh,使得旗舰手机的电池容量迈入了“7”字头时代。 这一现象反映出消费者对于手机续航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厂商们也在积极响应这一需求,通过不断提升电池容量来吸引用户。然而,大容量电池也带来了机身增厚和重量增加的问题,如何在提高续航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手感和便携性,将是未来手机设计中需要平衡的关键点。
而到了明年,将是手机大电池的爆发之年。
据消息透露,从供应链的物料信息来看,明年的几款新机将采用7000mAh的大电池,甚至旗舰机型也会使用这种大容量电池。同时,高倍率电芯的快充技术也有望达到百瓦级别;中端机型的电池容量也在不断提升,新品预计在7500mAh至8000mAh之间。 这一趋势表明,手机制造商正在积极应对用户对续航能力日益增长的需求。大容量电池不仅能够显著提升设备的续航时间,而且随着快充技术的进步,用户也能更快速地为设备补充能量,这无疑会大大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不过,这也意味着手机的设计和散热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增加电池容量的同时保证手机的轻薄和安全,将是厂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不必担心大电池会导致手机变厚,这一点在最近发布的红魔10PRO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这款手机配备了7050mAh的大容量电池,但其机身厚度仍控制在8.9mm,与市面上主流的旗舰手机厚度相差无几。
据了解,国产手机大电池的流行,主要得益于各家厂商自主研发的高密度电芯相继问世,如金沙江、青海湖、蓝海、冰川电池等,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锂电池中的电极材料得到了更新。
传统锂电池的电极材料从石墨逐渐转向了碳硅复合材料。硅作为一种负极材料,其储存锂离子的能力远超石墨,达到石墨的约24倍,这无疑为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然而,硅材料的应用也存在挑战,比如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大,可能导致电池结构损坏甚至引发安全隐患。因此,通过与碳材料结合,不仅增强了电极结构的稳定性,还有效避免了因纯硅使用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这种技术进步反映了电池行业对于更高能量密度和更安全性能不懈追求的努力方向。随着科研人员对硅基材料特性的深入研究,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高效稳定的新型电池,这对于推动电动汽车等高能耗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重视安全性评估与保障,确保新技术能够安全可靠地应用于实际产品中。
硅碳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将硅材料嵌入到碳基结构中,这样一来,即便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膨胀,也能被碳骨架有效地限制住。
2023年前后,硅碳电极的含硅比例提高到了6%以上,大规模稳定生产的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因此手机厂商们开始迎来了电池容量的显著提升。
当然,最终来说,就像屏幕、解锁和人脸识别技术一样,各大手机厂商的新电池技术,从根本上说都是源自供应链技术的不断进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03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