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飞跃,价格实惠,酷睿Ultra 5 230F震撼登场!」
在今年的CES2025上,英特尔推出了一系列专为台式机、高性能轻薄本及游戏本设计的处理器新品,其中包括酷睿Ultra200S系列的非K型号。
在此期间,近日,他们推出了一款专为国内市场设计的新产品——酷睿Ultra 5230F。这款新品在性能上有哪些亮点呢?与前一代相比,它又带来了哪些显著的提升?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酷睿Ultra 5230F作为一款面向国内市场的芯片,其性能表现值得期待。从技术参数来看,它在处理速度和能效方面都有所改进。尤其是在多任务处理和图形渲染方面,酷睿Ultra 5230F明显优于前代产品,这无疑为用户提供了更流畅的使用体验。此外,该芯片还加强了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支持,这对于当前市场的需求来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 总体而言,酷睿Ultra 5230F在继承前代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性能,尤其是在处理速度和能效方面的提升,使其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于追求高效能和良好用户体验的消费者来说,这款新产品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和之前一样,这一代依旧采用了标志性的“小黑盒”包装,与其他版本明显不同。
参数方面,酷睿Ultra 5230F处理器采用的是台积电N3B工艺,配置了6个性能核心和4个效能核心,但并未配备超线程技术,因此它是一款10核心10线程的处理器。其中,性能核心的基础时钟频率为3.4GHz,最高可加速至5GHz;效能核心的基础频率则为2.9GHz,最高可达4.4GHz。此外,该处理器还配备了24MB的三级缓存,基本功耗设定在65W,而在全速运行时的最大功耗可达121W。 从规格来看,这款酷睿Ultra 5230F处理器在保持较低功耗的同时,也提供了较为强劲的性能输出。取消超线程技术这一设计可能会影响多任务处理能力,但对于一些特定应用场景而言,这或许能够带来更好的功耗效率比。总体而言,这款处理器展现了其在平衡性能与功耗方面的努力,为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与“蓝盒”的酷睿Ultra 5225F相比,这款处理器在核心的基础频率、最大睿频以及三级缓存方面有所提升,同时最大睿频时的功耗相比前代有明显降低。两者定价相同,可以说是“加量不加价”。
该设备采用LGA1851插槽,因此需要全新的Z890或B860主板。我选用的是ROG MAXIMUS Z890 HERO主板,其他配置如下:
理论性能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理论性能测试的结果,涉及CPU-Z、CineBench R20、CineBench R23、CineBench R24以及V-Ray等工具,具体情况如下:
单核和多核性能对比前代酷睿i5-14490F都有着一定的提升,单核领先约3-11%,多核为3-6%,幅度都不大。同时单核性能与酷睿Ultra 5 245K的差距并不算大,大概差10%左右,不过由于核心数量差距,多核性能还是落后比较多。
3DMark CPU Profile 测试主要聚焦于现代游戏的需求,而2和4线程的测试则更多地反映了对较旧游戏如DX9的支持情况,这些游戏通常不需要太多核心参与。8线程测试则更适合评估那些支持DX12的大作游戏的表现。 通过3DMark CPU Profile 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市场上大多数高端处理器在应对现代游戏时表现优异,但在处理一些较老的游戏时,其性能优势并不明显。这表明对于不同年代的游戏来说,硬件需求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在选择处理器时应考虑游戏库的多样性,以确保最佳的游戏体验。同时,这也提醒游戏开发者在设计新游戏时,需要兼顾不同硬件配置的玩家,以扩大游戏的受众范围。
不论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性能,该产品都显著优于前一代。与拥有更多核心的酷睿 Ultra 5245K 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尽管酷睿Ultra5230F采用了全新的P核和E核,并且升级了制程工艺,但从测试成绩来看,其与前代产品的性能差距并不是特别显著,这一点与之前几款带K型号的表现相似。当然,理论性能只是评价的一部分,实际在游戏和日常生产办公中的表现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个人认为,尽管技术上的进步值得肯定,但消费者更关心的是这些新技术能否在实际使用中带来明显的体验提升。特别是在游戏和生产力工具的性能上,用户希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进步,而不仅仅是参数上的改进。未来的技术研发应该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优化,而不仅仅是在硬件规格上做文章。
游戏实测
下面进入实际游戏测试,搭配的是RTX 4070Ti Super,为了避免显卡瓶颈,我下面的测试均会使用1080P分辨率,游戏这块会包含《DOTA 2》、《CS 2》等热门网游以及《黑神话:悟空》、《赛博朋克2077》、《古墓丽影:暗影》以及《无主之地3》等大型单机游戏。先来看网游这块,结果如下:
除了《DOTA2》的表现稍微落后于酷睿i5-14490F之外,其他两款游戏均取得了轻微的优势。这比我在之前测试中发现的所有酷睿Ultra 7265K处理器都落后于14700K的情况有了显著改善。此外,这些处理器与拥有更多核心且定位更高的酷睿Ultra 5245K之间的性能差距也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这种进步表明,尽管在某些游戏中还存在细微的差异,但新处理器的整体性能表现已经得到了优化。这样的改进无疑会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加倾向于更新的处理器型号,特别是在追求高性能游戏体验方面。同时,这也显示了技术的进步对于缩小不同级别处理器之间性能差距的重要性。
接着来看大型单机游戏,结果如下:
说实话,这表现比我预想的要好,此前我测试的几款带K的型号,在游戏测试这块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虽然有着更低的功耗表现,但多款游戏在帧率上却不及前代,而酷睿Ultra 5 230F除了少数游戏有非常非常小的落后外,其余游戏基本都有小幅的领先,而且与酷睿Ultra 5 245K的差距都并不大,搭配上中高端显卡,畅玩目前的大型游戏都问题不大,不会在CPU性能这块拖后腿。
办公生产
除了游戏外,在办公生产方面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因为当前PC是许多人的主要生产力工具,帮助他们应对各种日常工作。这些工作不仅包括网页浏览、文档编辑和PPT制作等轻负载任务,还包括图片处理、视频编辑及3D建模等高负载任务。因此,我挑选了多种生产力测试软件,涵盖了日常办公和内容创作等多个应用场景。首先我们来看日常办公中常用的Office套件的表现如何,结果如下:
酷睿Ultra 5 230F全面领先于前代,最多的项目达到了20%,综合成绩有着13%的优势,不过还是明显落后于酷睿Ultra 5 245K的。
CrossMark测试从创造力、生产力和响应速度三个维度来评估电脑的整体性能。其中,生产率测试主要关注电脑在文档编辑、表格处理以及网页浏览方面的表现;而创造性测试则侧重于考察电脑在图片编辑、图片组织以及视频编辑上的能力;至于响应速度,则通过程序启动速度、文件开启速度以及多任务处理能力来进行衡量,这三项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一台电脑在日常使用中的工作效率。 根据我对这一测试的理解,我认为CrossMark测试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让使用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一款电脑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表现。它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上的硬件性能测试,而是更注重于日常操作中用户的实际体验。这种测试方式对于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电脑产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适合那些需要高效处理各种类型工作的专业人士。例如,在媒体行业,无论是记者还是设计师,他们都需要依赖电脑进行大量的文档编写、图像处理甚至是视频剪辑工作。因此,一个既能高效处理文字资料,又能快速完成图像和视频编辑任务的设备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通过这样的测试,用户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电脑之间的差异,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对比前代有着小幅的领先,大约在3%这样,与245K的差距大约10%。
内容创作这边,运行了UL Procyon测试,它主要测试图像处理,涉及到Photoshop和Lightroom两款软件,会模拟实际的负载任务,结果如下:
同样是小幅度的领先,大约在3%左右,但与酷睿Ultra 5245K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这种小幅度的领先虽然展示了产品的进步,但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即使是细微的性能差异也可能对最终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尽管目前的数据表明了一定的进步,但厂商仍需继续努力以缩小与顶级产品的差距。这不仅体现了技术竞争的激烈性,也提醒我们在评估产品时要全面考虑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总结
从测试结果来看,酷睿Ultra5230F的表现相当不错。尽管提升幅度不大,但无论是理论性能、游戏体验还是日常办公,酷睿Ultra5230F都较前代酷睿i5-14490F有所进步。此外,它在多个方面的表现也优于那些带K的型号。这表明英特尔在处理器优化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即便是在较小的改进上也力求精益求精。对于追求稳定性和平衡性的用户来说,酷睿Ultra5230F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尽管在理论上显卡的性能明显落后,但实际游戏中两者的差距并没有那么显著。一旦配备了合适的显卡,基本上不会出现因为CPU性能不足而影响游戏体验的情况。 我的看法是,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显卡的选择往往比CPU更为关键,尤其是在追求高帧率和更流畅的游戏体验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CPU不重要,只是在当前硬件水平下,显卡的作用更为突出。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硬件平衡会更加合理,玩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作为一款定位于中端市场的处理器,其功耗相对较低,因此在选择主板、电源和散热配件时可以适当降低成本,这样整套装机的费用就能够更为经济实惠。
尽管1999元的定价对于这款产品来说显得有些偏高,毕竟它仅比酷睿Ultra5245K便宜100元(官方售价)。考虑到两者之间的价格差距,大多数人可能会倾向于选择拥有更多核心的酷睿Ultra5245K。后者不仅在游戏性能上有轻微的优势,而且在生产力方面表现出色,这使得它成为更值得考虑的选择。 从市场角度来看,消费者在面对类似规格和性能的产品时,往往会对价格差异保持高度敏感。在这个案例中,即便两款产品的性能差距并不大,但考虑到酷睿Ultra5245K在多核处理能力和整体性价比上的优势,它显然更能满足那些追求高效能与成本效益平衡的用户需求。因此,除非该产品能够在其他方面提供显著的价值或独特卖点,否则单纯的价格优势可能不足以吸引大量潜在买家。
所以,目前我的建议仍然是暂且观望,预计未来价格会有所下调。如果不考虑今后在CPU方面的升级可能性,那么14600K也是一个可考虑的选择,降价后其性价比将会相当不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43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