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孩子智慧,引领数字时代:家长,成为孩子的数字引路者
2025年两会即将召开,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准备了关于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加强网络治理的相关建议。她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家长和教师不应惧怕孩子使用手机,而应成为“网络达人”。她建议,青少年可以适度使用手机,同时国家应强化网络分级管理,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刘希娅在采访中提到,孩子不会用手机肯定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应该培养与网络和AI和谐共处的态度,而不是选择逃避或畏惧,更不要因为觉得麻烦而置之不理。我建议,在有限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方式,让孩子适度体验手机带来的乐趣。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使用手机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帮助孩子建立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的看法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和智能设备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孩子如何安全、健康地使用这些工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既不让孩子完全脱离网络世界,也不让他们过度沉迷其中。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可以有效地指导孩子形成健康的数字生活习惯。
作为一所小学的党委书记,刘希娅还倡导学校的老师们,把网络空间变成生活当中的一个载体,通过这一载体带领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同时,面对网络中存在的不实信息、不文明现象,刘希娅建议要加强网络治理。为此,刘希娅准备将完善AI生成内容审核监管机制、加强网络分级治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等建议带上今年的全国两会。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青少年上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我国未成年网民数量已超过1.93亿,上网比例达到了97.2%。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接触网络,以及如何确保他们健康地使用网络,已经成为众多家长及包括刘希娅在内的教育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孙宏艳指出,未成年人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活动都与互联网密不可分。家长在孩子上网时往往容易将其行为“功利化”,认为只有用于学习才是正当用途。她认为,应该允许青少年通过互联网适度地放松和娱乐,不宜对他们接触互联网施加过多限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参与网络活动,在陪伴中指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与此同时,随着治理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特别是短视频平台已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由孙宏艳课题组完成的《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显示,近8成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学习轻知识,其中新闻热点、历史地理、科学科普、音乐绘画、传统文化类短视频最吸引他们,超半数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对学习有帮助。
在保障青少年健康触网过程中,短视频平台作为互联网主体之一,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抖音为例,过去一年,该平台清退未成年低俗色情、不良价值观等视频超过120万条,拦截未成年人相关高危欺诈行为近49万次。抖音还于2018年起上线了“青少年模式”,2024年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未满14岁的实名认证用户打开抖音将自动进入未成年人模式,该模式无法自行退出,且所有内容均经过严格筛选。过去一年里,抖音未成年人模式内每日新增近1万条知识类内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244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