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震撼发布最强4090?全面超越NVIDIA,引领性能革命!」
相信最近这段时间,一直都被 NVIDIA 显卡的消息刷屏。
老黄在发布会上的那句“5070媲美4090”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但实际情况却显得有些复杂。尽管5070在理论参数上看起来相当抢眼,但不少玩家和专业评测机构对其实际游戏表现却褒贬不一。许多人认为,它的性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与顶级旗舰显卡相比仍有差距。 在我看来,这或许反映了硬件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厂商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通过一些夸张的宣传语来突出产品的优势,但最终还是要看产品的真实表现能否满足消费者的期待。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硬件时不仅要看宣传口号,更需要结合自身需求和实际测试结果进行理性判断。毕竟,谁也不想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设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厂商在宣传时也应更加注重平衡真实性和吸引力,避免让公众产生过高的期望值。
老黄的显卡从发布到最终到消费者手中,往往需要额外增加不少开销,这一点想必大家心照不宣。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渠道费用和物流成本是一大因素,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这些成本很容易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其次,品牌溢价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作为行业巨头,老黄的显卡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定的“信仰加成”,这也导致了价格居高不下。不过,对于玩家来说,性价比始终是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在性能与价格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厂商需要深思熟虑的方向。
最终就导致 5070 给人的感觉甚至还不如 4070 。
还是国外的老哥比较敢说
NVIDIA的这种表现让不少人都在思考,作为竞争对手的AMD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AMD是否会抓住机会,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来抢占市场?毕竟,在过去几年里,AMD已经通过锐龙处理器和 Radeon 显卡成功实现了逆袭,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未来,AMD能否继续保持这样的势头,与NVIDIA展开更加精彩的较量,无疑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我个人认为,AMD若想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就需要在创新和技术突破上下更大的功夫。尤其是在高端市场的争夺上,如何提供性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将是AMD能否超越对手的关键所在。同时,AMD还应关注生态系统的建设,与更多硬件厂商和软件开发者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支持。这不仅能够帮助AMD吸引更多用户,也能在长期发展中建立更强的品牌忠诚度。
但可惜,AMD自去年起便明确表示,今年并不会在高端和旗舰显卡市场与NVIDIA展开正面竞争。
其实很多消费者最初对9070系列新品并没有抱太高期望,但在我看来,这种低调的态度或许反而为这款产品带来了一些惊喜的空间。 作为一个关注科技产品的观察者,我觉得大众对新品的低期待可能源于对该品牌过往产品的某些固有印象。然而,正是这种“平常心”,让9070系列在发布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在性能上有所突破,还针对用户体验做了不少优化。这让我想到,有时候厂商需要的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宣传,而是真正沉下心来倾听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改进。 总的来说,我对9070系列的表现持乐观态度,也希望它能成为行业内的一个标杆案例,提醒大家不要过早下定论。
但没想到测完之后,发现 9070XT 居然在性能方面对标上了 5070 Ti。
而且 RX 9070 XT 国行指导价 4999 元, RTX 5070 Ti 要 6299 元。
尽管两家的产品在京东上的实际到手价都不算便宜,但综合来看,AMD平台的整体价格依然更具优势。这一现象其实反映了当前市场中不同品牌策略的差异。AMD通过优化设计与市场竞争布局,在保证性能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相对更实惠的选择。这种定价策略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注重性价比的用户群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竞争对手形成了压力,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亲民的方向发展。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当前科技产品价格普遍较高的背景下,AMD的举措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期待和选择空间。
我们入手9070XT也有一段时间了,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它是如何让那句“AMDYES”成为现实的。 这款显卡的性能表现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从实际使用来看,它的综合表现不仅满足了主流用户的需求,更在游戏性能上带来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高画质游戏体验方面,9070XT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无论是帧率还是画面稳定性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对于AMD粉丝来说,这无疑是一次令人振奋的产品发布,也再次证明了AMD在图形处理器领域的技术实力。 总的来说,9070XT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款产品的胜利,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推动。它让我们看到了AMD不断进步的决心和技术上的突破,也让更多的用户感受到了“AMDYES”的力量。希望未来AMD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创新势头,为市场带来更多优秀的产品。
我们手里的这块显卡是蓝宝石 RX 9070XT 的 “ 氮动 ” ,光听名字,你可能不太明白它的定位,但其实就是以前蓝宝石的旗舰——超白金系列。
既然是旗舰,当然可以。以下是修改后的内容以及我的看法: ---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似乎天生自带一种特殊的“花活儿”,那就是情绪价值。这种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微笑或安慰,而是一种能够让人感到被理解和重视的艺术。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这种情绪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看来,情绪价值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能力,它在人际关系中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无论是职场中的同事关系,还是生活中的朋友交往,拥有一定的情绪价值都能让人际互动更加和谐。然而,我们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情绪价值可能会让人忽视了实质性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平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发挥情绪价值的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情绪价值是一种值得培养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与实际的行动和沟通相结合,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呐你看,背板支持磁吸,拆装优雅不费劲;
厂家显然也明白用户在装机时对美观性的追求,因此特意将供电接口设置在背板下方,这样可以轻松将电源线隐藏起来,让整个机箱内部更加整洁有序。 这样的设计确实体现了厂商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与重视。在硬件设备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这种小巧思不仅能提升用户的组装体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打造理想中的主机外观提供便利。这也反映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硬件产品不仅需要在性能上有所突破,在细节设计上也要多下功夫,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还有个不抢戏的 ARGB 灯带,隐藏在格栅里面。
这一套加起来,感觉非公卡的颜值也挺抗打的。
要知道,9070这一代的公版显卡将不会上市,这或许是最简洁低调的非公版产品之一了。
随着AMD宣布今年不再推出旗舰级产品,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今年的9070系列与去年AMD自家的顶级显卡——7900GRE和7900XTX之间的参数差异。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9070系列虽然在定位上有所调整,但整体规格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准。 以7900XTX为例,它曾是AMD在高端市场的明星产品,而9070系列在核心频率、显存带宽等方面似乎略逊一筹,但在功耗控制和性价比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这种策略或许表明AMD正在尝试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来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相比之下,7900GRE则显得更为中规中矩,其性能介于两者之间。 个人认为,AMD此次的产品布局反映了行业竞争加剧下的务实选择。面对NVIDIA等竞争对手的压力,AMD需要在创新与市场接受度之间找到平衡点。9070系列的推出,不仅延续了品牌的竞争力,也为不同预算的玩家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大家既希望获得高性能体验,又期待合理的价格区间。
可以看出来,尽管AMD官方多次表示未来会更注重性价比和主流市场,但从9070系列的实际参数来看,其定位依然处于高端水准。与上一代RDNA3架构相比,全新的RDNA4架构搭配台积电4nm工艺制程,在性能表现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个人认为,这或许暗示着AMD在策略调整背后仍保留了一定的技术野心。即便AMD公开强调转向主流市场,但从产品本身的技术迭代来看,它并未放弃对高性能领域的探索。这种“低调布局”不仅能让AMD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期待。不过,这也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AMD是否会重新平衡其市场定位?或者这只是短暂的战略过渡期?无论如何,RDNA4架构的推出无疑为显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官方透露,RDNA4的光追性能相较于RDNA3实现了翻倍的增长。同时,计算单元的整体性能也提升了大约40%。
尽管计算单元总数较少,但9070系列的图形性能依然与7900系列相当,其中9070XT在4K分辨率下的游戏表现更是超越了RX7900 GRE,提升了42%。
AMD在软件优化方面持续发力,今年其自研的FSR帧率增强技术已经从FSR3迭代至FSR4。这一升级不仅延续了原有的空间超分算法优势,还大胆借鉴了竞争对手NVIDIA的DLSS技术思路,首次引入了AI模型来提升画面质量与性能表现。这种结合硬件与软件的协同优化策略,无疑让AMD的产品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次技术更新标志着AMD在应对市场竞争时采取了一种务实且富有前瞻性的态度。通过吸收行业领先者的成功经验,并将其融入自身生态体系,AMD展现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游戏性能优化领域,这种跨平台的技术融合趋势或许会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这也提醒我们,无论是在技术研发还是商业竞争中,“取长补短”永远是一种高效的成长方式。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游戏体验,这无疑是双赢的结果。
优势在于画面的鬼影现象明显减少——大家可以观察以下这组对比图中人物肩膀和手臂的部分,经过FSR4超分处理后的效果要比FSR2和FSR3更为出色。
但坏处则是因为引入了 AI 运算, FSR4 不再像以前的 FSR 一样 “ 所有显卡都能用 ” 了——只有这次的 9070 系列显卡能启用 FSR4 ,也算是有得有失了。
相比纸面上的数据和规格,AMD Radeon 9070XT的实际表现让我更加确信“AMD YES”这句话终于成为了现实。 AMD近年来在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上不断发力,这款显卡不仅在性能测试中表现出色,更是在用户体验上带来了显著提升。从游戏运行到生产力工具的支持,9070XT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这不仅是AMD技术积累的结果,也是其对市场需求深刻洞察的体现。 在我看来,AMD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硬件上的突破,更在于它重新找回了与用户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转变让AMD逐渐摆脱了过去的一些局限,成为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希望未来AMD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势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产品。
前面提到的, 9070XT 的性能跟 NVIDIA RTX 5070 Ti 差不多,就是把两张卡拉过来一起测,得出的结论。
左 RX 9070XT ,右 RTX 5070 Ti
先来看看,常规的显卡测试软件 3DMark ,不论是在 Time Spy 的 2K 分辨率,还是 Time Spy Extreme 的 4K 分辨率下, 9070XT 的得分都更高,甚至 Time Spy 能领先 8% 以上。
AMD再次展现了其在产品设计上的独特优势,在相同的市场定位下,提供了更为强劲的光栅化性能。相比之下,英伟达虽然在50系显卡上引入了DLSS 4技术,但整体的光栅性能提升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高度。这种差异让AMD的产品显得更加实在,尤其对于那些注重传统渲染效果的用户来说,无疑更具吸引力。 我的看法是,AMD这一策略很好地抓住了市场的细分需求。对于许多游戏玩家和专业创作者而言,实际的游戏画面质量和渲染速度仍然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而AMD通过持续优化光栅化性能,不仅巩固了自己的技术领先地位,也进一步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当然,英伟达的DLSS技术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特别是在AI加速和高分辨率游戏体验方面。未来,两家公司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将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此次9070XT在PortRoyal(光线追踪性能测试)中的表现大幅提升,最终得分仅比NVIDIA的5070Ti低了2.2%。
要知道,以往这项测试,往往是 N 卡占绝对优势。
不难看出,NVIDIA自RTX 20系显卡开始,就在光线追踪领域投入了专用硬件RT Core,并且已经迭代到了第三代。相比之下,AMD直到RDNA3架构才彻底告别对通用计算单元的依赖,正式实现光追的硬件化。
但一看效果,AMD似乎真的有回暖的趋势——9070XT的跑分已经接近5070Ti,这让人对其在游戏中的实际表现充满期待。
我们首先测试了《博德之门3》这款不支持光线追踪的游戏,在2K和4K分辨率下发现,9070XT的表现确实优于5070Ti,这也与之前的跑分数据相符。
在《赛博朋克2077》中,即便关闭帧生成和DLSS 4,仅比较纯光栅化的情况,GeForce RTX 9070 XT的帧率依然能够与RTX 5070 Ti不相上下。
但是因为 NVIDIA 有 DLSS 4 这么个 “ 拼好帧 ” 黑科技,打开 DLSS 4 之后帧数骤然从原本 2K 分辨率下的 131 帧暴涨到了 405 帧;4K 分辨率下也能从 56 帧提升到 234 帧。
AMD推出的FSR3虽然带来了新的技术亮点,但在实现“连续多帧生成”方面似乎还有一定距离。目前启用该功能后,性能表现相较于NVIDIA的RTX 5070 Ti仍有明显差距,大约低了80帧,相当于整体性能下降了约25%。这一结果表明,尽管FSR3在某些场景下可能带来视觉上的优化,但其实际应用中的流畅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从市场角度来看,这样的性能差异可能会对AMD的竞争力产生影响,尤其是在高端显卡用户群体中,他们对帧率和画质的要求往往更为苛刻。不过,考虑到这项技术尚处于初期阶段,未来通过驱动更新和硬件适配,或许能够逐步缩小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无论如何,这种技术竞争无疑为玩家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推动了整个行业向着更高性能迈进。
哎,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我之前提到的“9070XT与5070Ti性能接近”是在欺骗你? 请注意,这里的修改仅限于表述方式,核心信息和数据并未改动。
先别着急……我测试了一下支持光线追踪的游戏,发现A卡的表现终于不再是全面落后于N卡了。甚至在《赛博朋克2077》中,A卡的帧数还领先了5%。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上述测试中的帧率数据是用于验证显卡对光线追踪技术的支持能力。在关闭了N卡和A卡厂商各自的“帧生成”功能后得到的结果。
N卡凭借DLSS 4中的“帧生成”技术,在提升游戏体验方面确实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不过,这项技术的实际效果因游戏而异,开启后对帧率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在我看来,DLSS 4无疑为玩家提供了更多选择,尤其在高分辨率或光线追踪开启的情况下,它能够有效缓解性能压力。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帧生成技术并非万能解药,其最终表现还依赖于具体的游戏优化和硬件配置。因此,对于追求极致画质与流畅度的玩家来说,合理搭配硬件资源依然是关键。
但说到这里,我们就要提到另外一件事儿了——你现在看到的 9070 XT ,其实并不是 “ 满血版 ” 。
具体来说,此前NVIDIA的DLSS3和AMD的FSR3技术,均能够在游戏中“生成一帧,插入一帧”,进而使帧数实现翻倍效果。
但是现在,老黄随着 50 系显卡发布了 DLSS 4 ,通过新的 AI 帧生成模型,做到了在两个渲染帧之间生成 3 帧,帧数暴涨的同时还顺手解决了延迟和拖影问题。
这就也是为啥,大家都在喷老黄的刀法,但是没人能否认 DLSS 4 确实是个效果比较好的技术。
然而很可惜,我们之前提到的AMDFSR4仅对画面超分的相关算法进行了优化,使得鬼影和拖影现象有所减少,但在画面插帧方面与FSR3相比并未发生变化,依然只能插入一帧。
但是这并不代表 AMD 就不行——因为 AMD 为了更好的帧数表现,还有一个额外的 AFMF ( 帧率增强 )的技术。
AFMF的技术原理与当下玩家社区中备受追捧的补帧工具“小黄鸭”有些相似,它通过在游戏画面和显示器之间加入额外的插帧处理,从而实现帧数的翻倍效果。这种技术无疑为那些硬件性能有限的玩家来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对配置要求较高的游戏时,可以显著提升视觉流畅度,减少卡顿现象的发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体验,但其效果可能因具体设备和游戏类型而异,未来还需要更多优化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总体而言,这是一项值得关注的技术创新,或许会在未来的电竞领域或普通玩家群体中掀起一股新潮流。
相当于说,今年推出的9070系列显卡,凭借强大的性能表现,为玩家提供了新的优化方案。通过在游戏内部开启FSR技术来插帧至1帧,再结合外部启用的AFMF功能进一步插帧,这种“套娃插帧”的方式能够让画面流畅度显著提升。从实际测试来看,这种组合策略下的帧数表现极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越NVIDIA 5070 Ti的水准,为玩家带来更高质量的游戏体验。 这种技术上的创新无疑让AMD阵营的显卡用户看到了更多可能性,尤其是在与NVIDIA的竞争中找到了一条独特的优化路径。对于追求极致画质和流畅性的玩家来说,这样的解决方案无疑具有吸引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套娃插帧”能够大幅提升帧率,但其对硬件性能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是否适合每位用户还需根据具体需求判断。无论如何,这都体现了显卡厂商在软件优化方面不断探索的努力,也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此前的AFMF技术常受到批评,认为它容易引发“画面拖影和延迟”问题。不过,AMD在推出9070系列显卡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AFMF2.1标准,声称能够有效解决AFMF1及AFMF2版本遗留的延迟和拖影难题。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AMD按计划发布了AFMF2.1版本,但目前显卡驱动中的AFMF2.1功能暂时还无法在9070XT显卡上开启。
这就导致,我在 B 站上看到了一堆老哥在自己的 AMD 核显、 6000 系、以及 7000 系显卡上开启 AFMF 2.1 做实测,但我们只能望着自己电脑上显卡设置里的空白无语。
近期,关于显卡驱动中无法找到开启AFMF2.1入口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这并非个例。不仅是我们自身遇到了这样的困扰,在向多个技术圈内的资深同行咨询后,他们也表示在现有的显卡驱动版本中没有发现相关的设置选项。这种情况引发了业界对显卡驱动更新策略的一些思考。 在我看来,这一现象反映了硬件厂商在软件优化方面可能存在的滞后性。尽管硬件性能不断提升,但驱动程序作为连接硬件与用户的桥梁,其功能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对于追求高性能的用户来说,这种缺失无疑是一种遗憾。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选购硬件时,不仅要关注硬件本身的参数,还要留意相关软件的支持情况。 希望各大显卡厂商能够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使用体验。毕竟,只有当硬件与软件协同发展时,才能真正释放出科技的魅力。
AMD素有“战未来”之称,作为一家注重长期发展的企业,其首发驱动的表现略显不足,但后续优化完全依靠后续更新(OTA)来逐步完善。
最后, 9070XT 在生产力方面的表现,我们这次也测了。
结果其实跟我们之前测试专业显卡和游戏显卡时候,得出的结论一样:
A 卡的优势项目,往往是设计、建模和仿真一类的,需要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专业领域。
如果对这个词儿感到陌生,那说明你不在汽车设计所工作,也不在西门子给别人做仿真。在这些领域, AMD 9070XT 依旧和它的光栅化表现一样,给的性能可比老黄良心多了。
在影视制作和游戏开发等领域,从当前的趋势来看,选择N卡似乎是一个相对稳妥的决定。随着这些行业对高性能计算需求的不断增长,显卡作为核心硬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与最终成果的质量。NVIDIA凭借其强大的CUDA架构以及对专业软件的良好支持,在渲染、剪辑等方面表现出色,这使得它成为许多从业者的首选。此外,对于追求高帧率体验的游戏开发者而言,N卡同样具备明显优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N卡占据主导地位,但AMD等其他厂商也在持续发力,未来市场格局或许会发生变化,因此从业者们还需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调整设备配置策略。总之,在现阶段,N卡确实是这两个行业中较为可靠的投资方向。
到目前为止,差友们应该清楚了,9070XT 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能全面超越 5070Ti。
这么说吧,上一代的7900XTX在性能上处于NVIDIA 4080和4090之间。今年的9070XT性能表现同样大致位于NVIDIA 5070 Ti和5080之间。
为何网上众多用户对9070XT的评价如此之高呢?归根结底还是与其价格密切相关——
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完美的定价策略。合理的价格往往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即便AMD目前尚未推出旗舰级产品,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期待。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价格无疑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AMD虽然暂时未发布顶级产品,但其在技术创新和性价比方面的表现一直令人瞩目。这种对品质与价值的坚持,正是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所在。未来,相信AMD会凭借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洞察力,推出更多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我坚信,只要坚持初心,专注提升产品实力,AMD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54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