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威龙引领AI时代:Blackwell Ultra人形机器人革新大未来
北京时间今日(3月19日)凌晨,备受瞩目的“AI界盛会”GTC2025在加州圣何塞如期举行。
老黄这次以一身经典的皮衣造型亮相,全程脱稿且不依赖提词器,用一场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精彩演讲,将话题从游戏显卡扩展到AI芯片,甚至畅想了未来的机器人时代。他不仅展示了英伟达在图形处理领域的持续领先地位,还透露了其在人工智能芯片上的新进展,令人印象深刻。 这场演讲让我感受到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超想象。尤其是他在AI领域的布局,不仅是对当下市场需求的回应,更是在为未来可能到来的智能革命做准备。老黄的演讲风格一贯充满激情与自信,这种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未来应用场景的大胆设想,确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不过,我也注意到,随着这些尖端技术的发展,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之间的关系,将是整个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尽管英伟达在2025年的GTC大会上并未推出全新的GeForce游戏显卡,但黄仁勋依旧选择了从GeForce的25周年纪念谈起。
黄仁勋强调,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一卡难求”的RTX 5090显卡,其体积相比前代RTX 4090竟然缩小了三成。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显卡技术的飞速进步,也让人对未来的硬件设计充满期待。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体积更小意味着更强的兼容性,无论是装机还是升级设备都将更加便捷。但另一方面,供不应求的局面也反映出这款产品的市场热度和稀缺性,这或许会进一步推高二手市场价格,让不少想入手的玩家望而却步。无论如何,RTX 5090的出现再次证明了科技行业在性能与便携性上的双重追求,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技术创新,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正是GeForce将CUDA推向全球,CUDA为AI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AI的崛起也进一步提升了游戏的视觉体验。
在发布新产品之前,老黄讨论了我们在 AI 时代的发展阶段。
当前我们正处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发展阶段,按照未来的发展路径,接下来我们将迎来具有自主性的Agentic AI时代,最终步入Physical AI阶段,也就是机器人崭露头角的时代。
老黄认为,AI 领域 Scaling Law 的故事还没有讲完,而且仍在加速,我们对算力的需求并没有减弱。
据预测,到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建设规模预计将突破1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23万亿元)。
英伟达与通用汽车宣布强强联手,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这一合作无疑为未来智能出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标志着自动驾驶汽车时代的加速到来。 在我看来,英伟达的技术优势与通用汽车的行业经验相结合,将极大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与普及。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自动驾驶不仅能够提升道路安全,还能大幅优化交通效率。然而,挑战依然存在,比如如何应对复杂的路况以及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希望双方的合作能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让这项技术真正造福于大众。
面对安全问题,老黄还发布了英伟达 Halos,一款从芯片到系统、软件、算法、策略的全方位安全系统,700 万行代码都经过第三方的安全评估。
为了让客户“买得越多、省得越多”,英伟达发布了 Dynamo,号称是“AI 工厂的操作系统”。
Dynamo 是一个“分布式推理服务库”。本质上,它是一个针对用户需求 token 而无法生产足够 token 之间问题的开源解决方案。
黄仁勋展示了一张关于推理的图表,X 轴显示用户每秒的 Token 数,Y 轴显示工厂每秒的 Token 数。
在 Dynamo、Grace Blackwell NVLink72 超级芯片的加持下,Blackwell 相比 Hopper 可实现 25 倍的性能提升。
而在推理模型中,这一性能差距更是扩大到了 40 倍。
随后,老黄正式推出了此前热议已久的“超大杯”GB300芯片,定名为BlackwellUltra。该芯片单颗就集成了288GB的HBM3e显存,具备高达15PF的密集FP4运算性能。
拥有 72 颗 GB300 的 Blackwell Ultra NVL72 平台将于 2025 年下半年推出,算力达原本 GB200 NVL72 的 1.5 倍。
目前使用 Blackwell GB200 的客户,也都可以平滑切换到 Blackwell Ultra。
接下来,黄仁勋公布了继 Hopper、Blackwell 之后的下一代 AI 芯片 Rubin。
英伟达近日宣布,新一代芯片架构将被命名为“薇拉·鲁宾”(Vera Rubin),以致敬这位在天文学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女性科学家。薇拉·鲁宾通过观测星系旋转速度,为暗物质的存在提供了关键证据,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她的工作不仅推动了科学进步,也为更多女性科学家打开了探索未知的大门。 英伟达延续了以杰出科学家命名芯片架构的传统,这不仅是对薇拉·鲁宾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科学界的一种礼赞。从阿姆斯特朗到图灵,再到如今的鲁宾,这些名字背后承载的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作为一家科技巨头,英伟达此举无疑传递了一种积极信号:技术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滋养,而科学探索的价值更应被广泛传播和铭记。 在我看来,这样的命名不仅仅是一种纪念,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激励。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数据中心,都应当追求卓越与公平并重。同时,这也鼓励年轻一代关注基础研究,因为正是那些看似遥远的星辰,最终可能照亮我们的现实世界。
VeraRubinNVL144预计在2026年下半年发布,配备75TB带宽与13TB/s的HBM4显存,其性能较之前提到的GB300NVL72提升了3.3倍。
更强的RubinUltraNVL576预计将在2027年下半年面世,其搭载了365TB带宽与4.6PB/s的HBM4e内存,性能将达到GB300NVL72的14倍。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标志着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又一次飞跃,也预示着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如此强大的硬件升级无疑会为科研、金融分析以及大规模数据处理等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不过,随之而来的高成本和潜在的能源消耗问题也需要行业共同面对,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Rubin 的性能可达 Hopper 的 900 倍,而 Blackwell 是 Hopper 的 68 倍。
为了满足“AI工厂”的需求,英伟达推出了Spectrum-X Photonics和Quantum-X Photonics两款光电融合交换机,以支持连接数百万块GPU的目标。
Rubin的下一代架构定名为Feynman,以此向在量子力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致敬。这一命名不仅体现了技术团队对科学先驱的敬意,也传递出他们希望借助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精神,推动未来计算技术发展的愿景。费曼以其开创性的思维和对复杂问题的独特见解改变了我们理解自然的方式,而以他的名字命名新一代架构,无疑是对这种创新精神的最佳延续。 在我看来,这样的命名选择既彰显了科技与人文结合的魅力,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积极的榜样。它提醒着每一位从业者,无论身处哪个领域,都应怀抱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热情。同时,这也表明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不忘回顾历史、汲取灵感,这种态度值得赞赏。期待Feynman架构能如其命名背后的意义一样,在未来掀起一股新的技术浪潮。
看完了上面的数据中心产品,我们再来看看老黄眼中 AI 时代的电脑应该是什么样的。
DGX Station 搭载一颗 GB300 超级芯片,拥有 784GB 统一内存,AI 算力高达 20,000 TFLOPS。
在CES上亮相的Project DIGITS迷你主机,现已正式命名为DGX Spark,价格仅为3000美元(按当前汇率约合21691元人民币),就能拥有1000TFLOPS的AI算力。
此外,英伟达近日推出了专为工作站与服务器设计的RTX PRO系列Blackwell专业显卡。这一新品的发布无疑为专业人士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尤其是在图形处理和高性能计算领域。Blackwell系列在硬件性能上进行了全面优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复杂任务的需求,这对于从事设计、科研以及金融分析等行业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我认为,英伟达此次推出的专业卡不仅体现了其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投入,也反映了市场对高效能计算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专业级显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Blackwell系列的问世,意味着用户可以享受到更高效率的工作流程和更出色的图像质量,这将进一步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这也表明英伟达正在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巩固其在专业显卡市场的领先地位。
其中,旗舰级的 RTX PRO 6000 系列拥有 24,064 个 CUDA 核心、752 个 Tensor 核心、188 个 RT 核心。
在本次 GTC 的结尾,英伟达开始讨论机器人的相关内容。
在一场科技发布会上,老黄展示了由迪士尼和谷歌DeepMind团队共同开发的全新物理引擎——Newton。这个引擎的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而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还邀请了一个名为Blue的小型机器人上台进行现场演示与互动。 Newton物理引擎的推出无疑为游戏开发和虚拟现实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提升了模拟真实世界物理特性的精度,还进一步推动了跨学科的合作模式。尤其是当看到Blue机器人在现场灵活地完成各种动作时,观众们无不感叹技术进步带来的震撼体验。这种结合了顶尖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的技术成果,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智能设备发展的无限可能,也提醒我们,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多方协作的力量。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类似Newton这样的创新项目,继续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紧接着,老黄透露,英伟达Isaac GROOT N1——全球首款人形机器人功能模型即将开源!
Blackwell芯片已正式进入全面量产阶段,BlackwellUltra大尺寸版本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发布,同时针对企业和个人用户的AI产品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机器人具身智能的时代即将来临。
在GTC2025上,英伟达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我们对AI算力的需求依然在迅猛增长,快来抓紧采购吧!
英伟达 GTC 2025 大会专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20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