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AI黑科技,酷睿Ultra 200HX游戏本强势来袭:重新定义高性能未来
3月29日,Intel在北京正式推出搭载酷睿Ultra200HX系列处理器(代号ArrowLake-HX)以及RTX50系列显卡的新一代游戏本。此次共有10家OEM厂商的20款新品集中发布,旨在为游戏玩家和专业创作者提供全新的使用体验。
酷睿Ultra200HX的推出标志着Intel再度强势回归顶级游戏本市场,其在性能、能效以及扩展性上的显著提升令人瞩目,无疑将成为新一代游戏本的标准配置。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处理器首次为游戏本引入了全面的AI功能,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更为玩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游戏体验升级。在移动游戏中,AI的加入能够优化画质、增强交互,并提供更加智能的游戏策略建议,这种结合无疑会让玩家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全新乐趣。 从我的角度来看,酷睿Ultra200HX的发布不仅仅是硬件层面的进步,它还预示着未来游戏产业的一个重要趋势——即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的深度融合。对于游戏玩家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享受到更流畅、更真实的游戏世界;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则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技术竞赛。Intel此次大胆尝试,将AI技术引入传统游戏本领域,既是对市场需求敏锐洞察的结果,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引领。相信随着更多类似产品的问世,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数字娱乐新时代的到来。
当然了,酷睿Ultra200HX系列处理器在年初的CES2025大会上正式亮相,其具体型号、规格和特性想必大家都已十分熟悉,这里不妨简单重温一下。
本次发布会作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聚焦于酷睿Ultra 200HX系列在游戏本上的真实体验,同时探讨AI技术为游戏本带来的全新变革。
【酷睿Ultra 200HX的提升在哪里?】
HX系列是Intel 12代酷睿开始引入的全新移动处理器,定位发烧级游戏本、专业设计本,汲取了高端桌面处理器的营养,直接将游戏本带到了全新的高度,销量也是节节攀升。
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游戏本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达17%,其中万元以上的高端游戏本表现尤为突出,而HX游戏本的销量约为340万台。
Meteor Lake即酷睿Ultra 100系列,是Intel首次采用chiplets芯粒设计的消费级处理器。
酷睿Ultra200HX系列延续了桌面版酷睿Ultra200S系列的发展路径,在上一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优化,对芯粒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提升。这一系列在CPU计算模块、GPU核显模块、I/O输入输出模块、SoC功能模块,以及支撑这些模块的底层结构上都实现了改进。
填充模块虽无实际电路与功能,但其在电子设备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填补了设计上的空白,更确保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设计细节,实则是保障产品品质的重要一环。 在我看来,填充模块的存在提醒我们,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部件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有时候,我们过于关注那些具有核心功能的元件,却忽略了这些辅助性组件的重要性。正是有了它们,复杂的电子设备才能既美观又稳固地呈现在用户面前。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不应忘记对基础工作的重视与完善。这种平衡感,或许正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一代异构混合架构依旧维持了最多8个P核心与16个E核心的设计,但这次两者均迎来了全新的架构升级。这一变化无疑是对多任务处理能力的一次重要提升,尤其是在面对高负载需求时,性能核与能效核的协同工作将更加高效。在我看来,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技术上的持续优化,也反映了厂商对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的深刻洞察。无论是专业用户的高性能需求,还是普通用户的日常应用,都能从中获得更好的体验。这不仅是硬件层面的进步,更是对未来计算趋势的一种引领。
E核通常被称为小核,但是经过几代进化,其综合性能表现已经和前代的P核相差无几。
尽管超线程技术被取消,但从某种角度来看,E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新型的“超线程”。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技术发展的灵活性,也反映了硬件设计者对性能优化的新思路。 在我看来,这一调整并非简单的功能削减,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技术迭代。取消传统的超线程并不意味着放弃多任务处理能力,反而可能通过E核的设计实现了更高效的资源利用。这种方式或许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应用场景的需求,特别是在面对复杂计算任务时,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性能表现。 未来,随着更多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创新将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并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使用体验。
锐炫140T、130T核显也是新的Xe架构,不过规模并不大,只有4个Xe核心。
当然了,虽然没人会用游戏本来运行核显进行 gaming,但它却是一个不错的备用方案,能够通过双显切换来提升电池续航能力。同时,它在视频编解码、视频输出以及某些 AI 任务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
按照官方说法,酷睿Ultra 200HX系列主要是在多核性能上提升显著(虽然不再支持超线程),典型的CineBench 2024测试中提升幅度达19%,而单核性能也提升了10%。
而在Blender、POV-Ray等设计类的特定优势项目中,性能提升幅度可达30%左右。
针对专业移动工作站的应用场景,例如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能源行业、金融服务、生命科学、媒体娱乐、生产力提升以及数据科学等领域的工作流,酷睿Ultra200HX能够带来10%到60%以上的显著性能提升。
注意,对比对象都是14代HX系列,而不是酷睿Ultra 100H系列。
当然,我们更关心游戏性能,这一点虽然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显卡,但也离不开一颗优秀处理器作为搭档。
Intel正在不断深化其APO(Adaptiv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游戏性能优化技术,这项技术能够根据具体游戏的需求,自动调整处理器的核心配置与电源管理策略,从而达到最佳的游戏表现。这一过程完全自动化,用户无需进行任何复杂的设置或操作,即可享受到优化后的流畅体验。 从我的角度来看,Intel此举无疑为游戏玩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以往,要想获得最佳的游戏性能,玩家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知识,并手动调整各种参数,这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因为经验不足导致效果不佳。而如今,通过APO这样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即便是普通用户也能轻松让设备发挥出最大潜能。此外,这种技术也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促使其他厂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总之,我认为类似APO的技术革新将极大改善大众对于高性能计算设备的认知与接受度,值得期待。
APO支持的游戏数量已增加至13款,官方透露未来将逐步扩展至国内及国际市场的200余款主流游戏。这一举措无疑为玩家带来了更多选择与便利,尤其是在当前游戏市场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APO的布局显得尤为积极。随着更多游戏的加入,不仅能够满足不同玩家的需求,也展现了平台在资源整合与用户体验优化上的决心。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APO能继续保持开放的态度,与更多优质游戏合作,进一步丰富玩家的游戏世界。
酷睿Ultra200HX的性能提升或许不像某些技术飞跃那样令人震撼,但它在能效方面的进步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不仅意味着用户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使用设备而不必担心电量耗尽,同时也体现了芯片设计上的一种成熟与优化。这种能效上的显著提升,对于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技术革新,它们不仅能改善用户体验,也能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比如以《CS2》为例,同样的55W性能释放下,次旗舰酷睿Ultra 9 275HX对比前代旗舰酷睿Ultra i9-14900HX,每瓦性能可提升多达40%,无疑是十分惊人的。
因此,酷睿Ultra 200HX系列并不需要过高的性能释放,就能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性能,285HX 55W释放即可超过14900HX 125W释放,而且只需最高做到75W,就能达到极限。
相比之下,最新的测试数据显示,14900HX在55W功耗释放下仅能发挥出约3/4的性能,即便提升到75W,也只达到了接近90%的性能表现,直到105W左右才能达到满血状态。这表明,虽然更高的功耗释放能够显著提升处理器的性能发挥,但实际达到最佳状态所需的功耗门槛较高。这可能与芯片架构设计以及散热系统的效率密切相关。 从用户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如果设备无法提供足够的功率支持,高性能处理器的优势可能会大打折扣。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择搭载这类处理器的产品时,不仅需要关注处理器型号本身,还需要仔细评估设备的散热设计和电源管理能力。同时,这也提醒硬件厂商,在优化产品时应更加注重如何平衡功耗与性能输出,以确保用户能够充分体验到高端处理器带来的性能红利。总体来看,这一现象反映了高性能计算领域对散热技术和能耗比的更高要求。
这样一来,在当前的游戏本中,你或许不会发现特别激进的CPU性能释放,但不必为此担忧,这并非缩水,仅仅是因为实际需求并不需要如此激进的性能表现。
CPU能效大大提高之后,游戏本玩家甚至不再需要一定将Windows电源模式设为高性能,只需要日常的平衡模式,就能获得显著的提升,官方给出的数据称《CS2》可提升多达39%。
更高能效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让游戏本的风扇安静下来,不再有“飞机起飞”一般的噪音,从而更愉悦地享受游戏世界本来的声音、音乐、语音交流。官方实测《文明6》中同样性能的噪音可从46分贝降至31分贝。
另一优势在于提升续航时间,尽管游戏本对此通常不甚敏感,但续航更久总是有利的,据官方表示,甚至可超过8小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54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