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发布颠覆性创新:GAA晶体管技术引领性能飙升20%
3月30日消息,近日,在GTC2025大会的访谈中,黄仁勋提到,凭借环绕栅极(GAA)晶体管的下一代制程技术,将会使新一代GPU实现20%的性能提升。
如无意外,黄仁勋提到的新一代GPU,或许指的是计划在2028年发布的Feynman。
报道称,黄仁勋在问答中似乎淡化了制程节点变化的重要性,强调摩尔定律的放缓,代表着未来全新的制程技术在密度、功率和或能效方面的改进有限,预计只会带来20%左右的改进。
黄仁勋提到,尽管采用先进制程技术带来的提升令人欣喜,但这些进步已不再具备颠覆性的影响力。 在我看来,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半导体行业当前面临的现实挑战。随着芯片制造工艺逐渐逼近物理极限,单纯依赖制程升级来实现性能飞跃的空间正在缩小。这不仅要求企业重新审视技术研发的战略方向,也促使整个产业链寻求更加多元化的创新路径,比如通过架构优化和软件协同来挖掘潜力。未来,能否在稳定制程的基础上实现软硬结合的深度创新,将成为衡量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我们会接受它,”他说,但表示其他因素更重要。随着AI系统的扩展,管理大量GPU的效率变得比每GPU的原始性能更重要。
通常来说,NVIDIA倾向于选择台积电的次新成熟制程技术,而不是第一时间采用其最新的工艺制程。
比如,NVIDIA目前正在使用台积电的4nm制程技术来生产针对消费等级以及数据中心的Ada Lovelace、Hopper和Blackwell等构架GPU,而台积电4nm节点制程本质上是5nm节点制程的改良版。
NVIDIA即将推出的下一代GPU架构RuBin,预计会采用台积电的3nm工艺技术,这可能是指N3P工艺,或者是一个为NVIDIA特别定制的版本。这一进展表明NVIDIA在追求更高性能和能效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3nm节点不仅能够提供更强的计算能力,还可能带来显著的功耗优化。这对于需要高性能计算的应用场景尤为重要,比如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以及复杂的图形处理任务。NVIDIA选择与台积电合作,也显示出双方在尖端半导体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紧密协作,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积极信号。未来,这种技术突破可能会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NVIDIA计划在2028年推出的Feynman架构产品,将是其首款采用GAA制程技术的芯片。
黄仁勋在发布会上并未明确透露将采用哪一家的GAA制程技术,这无疑给业界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无论是台积电的N2制程技术,还是三星的同类技术,甚至包括英特尔的Intel 18A,都可能是潜在的选择。这种不确定性也反映出当前半导体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各大厂商都在努力争夺高端芯片制造的技术高地。 在我看来,这种选择的开放性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它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的步伐,也让各家公司有了更大的动力去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高性能芯片可供选择,从而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这也提醒我们,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保持对新技术的关注和学习变得尤为重要。毕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46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