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巨头引领行业复苏:联想、苹果、华硕的逆袭之路
4月9日消息,市场研究机构IDC于4月8日发布文章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6320万台,同比增长4.9%。
第一季度PC出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首先,Windows 10系统将在2025年10月停止支持,这一消息促使不少消费者和企业提前更换设备以避免兼容性问题。其次,端侧AI应用的需求持续旺盛,这不仅提升了市场的活跃度,也推动了硬件更新的步伐。最后,尽管当前季度并未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但供应商与终端用户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为可能到来的关税变化提前布局。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些驱动因素反映了技术迭代与市场策略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操作系统生命周期的结束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它迫使用户不得不考虑技术升级的问题。另一方面,AI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也说明技术创新始终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同时,面对潜在的贸易环境变化,企业的前瞻性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应对方式不仅能够减少未来风险,还可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总体而言,PC市场的回暖既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各方对不确定性的积极回应。
该机构预测新一轮美国关税会直接影响 PC 市场,并导致 2025 年剩余时间的 IT 支出延迟。IDC 全球设备追踪研究集团副总裁 Ryan Reith 指出,尽管供应链尚未出现剧烈变化,但企业正在重新评估未来几个月的市场前景。企业正在考虑库存、生产能力、进口关税降低的可能性。
在全球PC市场中,联想凭借1520万台的出货量稳居榜首,占据24.1%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了10.8%。惠普、戴尔、苹果和华硕则分别以1280万台、960万台、550万台和400万台的出货量紧随其后。尽管整个市场仍呈现出一定的增长态势,但其他厂商的出货量却出现了3.6%的同比下降。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PC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进一步集中化。联想的强势表现无疑为其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惠普、戴尔等老牌企业也通过稳健的表现维持了自己的市场地位。相比之下,苹果和华硕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依然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找到了生存空间。然而,其他厂商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3.6%的同比下降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小品牌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影响力方面的多重压力。 在我看来,PC市场的未来将更加依赖于技术的突破与用户体验的提升。对于头部厂商而言,如何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开拓新领域,比如混合办公设备或教育市场,将是关键。而对于中小型厂商来说,则需要找到差异化的路径,在细分市场中寻找生机。无论如何,这一领域的每一次波动都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因为这不仅关乎企业的兴衰成败,更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5年第1季度全球PC出货量前五榜单已经出炉,这一数据再次展现了市场格局的动态变化。从整体来看,头部厂商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中小品牌的竞争力也在逐步提升。这种趋势表明,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依旧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 个人认为,PC市场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硬件比拼,而更多体现在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上。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消费者对设备性能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因此,各大厂商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用户需求的变化,并快速响应以保持竞争优势。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低碳理念正成为新的行业标准。未来,那些能够提供高效能、低能耗产品的品牌,无疑将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短期收益,更关系到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公司
25Q1 出货量
25Q1 市场份额
24Q1 出货量
24Q1 市场份额
同比增幅
1. 联想
15.2
24.1%
13.7
22.8%
10.8%
2. 惠普
12.8
20.2%
12.0
20.0%
6.1%
3. 戴尔
9.6
15.1%
9.3
15.4%
3.0%
4. 苹果
5.5
8.7%
4.8
8.0%
14.1%
5. 华硕
4.0
6.3%
3.6
6.0%
11.1%
其它
16.2
25.6%
16.8
27.9%
-3.6%
总计
63.2
100.0%
60.2
100.0%
4.9%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309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