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塑料拖鞋臭气源头大揭秘,为何总是扑鼻难闻?
或许很多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家里的卫生状况已经整理得井井有条,自己也刚刚洗完澡,但仍然能隐约闻到屋内弥漫着一种难以形容的异味,无论走到哪里,这种腥臭腐朽的气息都如影随形。后来才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双刚购买不久的塑料拖鞋。
即便洗得很勤、换得也很频繁,为什么塑料拖鞋还是会有异味呢?
没有脚气,也会让鞋变臭
不难发现的一种原因在于,拖鞋上的异味其实来源于脚部。由于人体的生理特性,即便没有脚气问题,哪怕日常非常注重个人卫生,脚上也很难完全避免产生一些气味。
脚底的汗腺密度在人体各部位中是最高的,每平方厘米分布着143到339个汗腺,甚至可以达到620个/cm²,总数约为25万个[1]。这些汗腺分泌的液体中含有水分、盐分、维生素、葡萄糖以及氨基酸,为脚部皮肤表面的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2]。
除了汗液,皮脂和头皮屑常常成为异味的“幕后推手”,二者结合时,细菌会分解出多种怪异的气味。
1990 年,日本的几位研究者在《英国皮肤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探讨“脚臭成因”论文,他们依据“脚是否臭”将志愿者们分为两组,收集了他们的袜子,进行萃取、分析,结果发现,和“不脚臭”的人相比,脚部味道大的人的袜子上的确查出了更多的细菌分解物,有些种类还是后者独有的[6]。
为了解究竟是哪些细菌导致了异味的产生,英国拉夫堡大学的詹姆斯·雷诺兹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收集了自己与同事脚部所携带的细菌样本,发现棒状菌、微球菌、丙酸杆菌、β变形菌以及短杆菌这五种细菌对气味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在这些细菌中,微球菌里的葡萄球菌对气味的影响最为显著[2]。
异戊酸是一种常被忽略却广泛存在于香料中的化学物质。虽然初次接触时,它的气味可能让人联想到久置变质的奶酪,略显刺鼻,但实际上,在许多日常使用的香水中,经过稀释处理后的异戊酸却能带来独特的香气层次。 在我看来,异戊酸的存在提醒我们,科学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远比想象中紧密。这种物质并非人工合成的产物,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成分,它的应用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利用。同时,这也引发了我对现代消费文化的思考:当我们在享受带有异戊酸成分的产品时,是否真正了解它们背后的原理?或许,多一些这样的科普知识,能让我们的选择更加明智。
2006 年,《加拿大微生物学杂志》上,一篇探讨“足部异味和微生物代谢”关系的研究指出,人的脚部“微生态”由不动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短杆菌属等组成。它们就是各种胺类和含硫化合物的罪魁祸首[7]。
不过,塑料拖鞋散发异味,不能全归咎于你的汗腺,因为其他的鞋子并不会这么容易产生臭味。其实,这与塑料拖鞋自身的结构有关,这种设计让它比其他鞋子更易滋生异味。
为什么塑料拖鞋容易臭?
1、结构
塑料拖鞋的设计往往让人感到简单实用,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其表面布满了小孔洞或凹凸不平的花纹沟壑。这种设计初衷是为了增强透气性和排水性,从而提升穿着的舒适度。然而,这样的结构却为皮脂、皮屑以及汗液中的细菌分解产物提供了藏身之所,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滋生细菌的温床。 我认为,尽管这种设计确实方便了日常使用,但从卫生角度来看却存在隐患。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下,细菌繁殖速度加快,长时间穿着此类拖鞋可能会对脚部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选择拖鞋时,除了考虑外观与价格外,还应关注材质是否易于清洁,能否有效减少细菌滋生。同时,定期清洗和更换拖鞋也是保护个人卫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希望未来相关生产企业能更多地考虑到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在产品设计上做出更科学合理的改进。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9.9 元包邮”的塑料拖鞋,不是一体成型,而是鞋面和鞋底分开制作,最后粘合在一起。相较于一体成型的拖鞋,这种拖鞋在你看不到的粘接处其实有很多缝隙。这些缝隙容易隐藏皮脂皮屑、分泌物等,而这些物质是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
拖鞋在穿着过程中,脚部出汗,水分容易渗入上述缝隙中,加上粘接处通常较为封闭,容易形成了潮湿、无氧的环境,非常适合厌氧菌等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人比较爱干净,会经常清洗拖鞋,但如果没完全烘干内部还是会形成潮湿的环境,同样为臭味的发酵提供了温床。
2、拖鞋材质及泡孔结构
市面上常见的塑料拖鞋主要由PVC(聚氯乙烯)和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这两种材质制成。这两种材料各有特点,PVC材质通常价格较低,具有较好的耐磨性,但其环保性能常受到质疑;而EVA材质则更为轻便柔软,舒适度较高,同时在可回收性方面表现稍好一些。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选择哪种材质的拖鞋更多取决于个人需求和使用场景。例如,在追求性价比的家庭环境中,PVC拖鞋可能是更实惠的选择;而对于注重舒适性和环保意识较强的用户来说,EVA拖鞋可能更具吸引力。不过,无论选择哪种材质,都应关注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是否符合相关环保标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希望市场上能涌现出更多兼具优良性能与绿色属性的新型拖鞋材料。
虽然这两种拖鞋表面看起来很紧致,但内部有许多小气孔(泡孔)。这些泡孔是通过发泡工艺形成的: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发泡剂,发泡剂在拖鞋制作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在塑料内部形成气孔。泡孔结构使拖鞋变得柔软且舒适,穿着体验更好,但也存在缺点。[3][4]
PVC 材质拖鞋:分子链较短,熔体强度低,导致泡孔结构不稳定而形成开孔。藏污纳垢:水分和细菌容易进入泡孔,但难以排出,导致拖鞋更容易藏污纳垢,卫生问题较为突出[3][5]。
EVA材质制成的拖鞋因其分子链柔韧且相互作用适中,在发泡过程中能够促进泡孔的连通与开孔结构的形成,最终形成闭孔泡沫结构,其隔绝水分的能力确实优于PVC[3][4]。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没有缺点。尽管EVA的防水性能更强,但由于其材质本身较为封闭,透气性相对较差,因此使用这类拖鞋时仍需注意卫生问题,避免长时间穿着导致异味产生。 在我看来,虽然EVA拖鞋在某些功能性方面表现出色,比如防水性能强,适合潮湿环境下的日常使用,但消费者在选购时也应综合考虑其透气性和清洁便利性。尤其是在炎热季节或高湿度地区,建议选择具有更好通风设计的产品,以减少脚部出汗引发的不适感。此外,定期清洗和晾晒也是延长使用寿命、保持舒适度的重要措施。总之,了解产品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需求做出合理选择才是明智之举。
所以,无论是PVC还是EVA材质的拖鞋,在使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变臭的问题,尽管这种现象在不同材质上表现的严重程度有所差异。 在我看来,这一现象其实反映了材料科技在日常用品中的应用局限性。虽然PVC和EVA材质因其轻便、耐用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制作拖鞋,但它们在透气性和抗菌性能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合适的清洁方式和定期更换拖鞋可能是减少异味的有效方法。同时,这也提醒相关生产企业,未来在产品设计时应更加注重功能性与舒适性的平衡,以满足消费者的更高需求。
如果你勤洗拖鞋、没有脚部多汗的问题,但拖鞋仍然变臭,这并不是完全因为个人卫生问题,而是拖鞋材质本身的问题。怎么缓解拖鞋变臭?
上面我们说到了,变臭是塑料拖鞋的“宿命”,但有人的塑料拖鞋就是更容易变臭,这就和穿法有关了。有的人一双塑料拖鞋穿一整个夏天都不换,哪怕下雨天出去淌水了也不清洗,这无疑会让细菌在潮湿的环境中加倍繁殖。
想延缓拖鞋变臭的速度,可以试着采取以下几个办法。
1.从臭味的来源入手:
脚气患者需要根据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仅靠泡脚无法消除异味。而对于没有脚气的人来说,洗脚时也应特别留意清理指甲缝和脚趾缝,这些部位容易成为细菌和其他污垢的聚集地。
2.尽量选择无空洞设计、一体成型的 EVA 拖鞋。
夏天的脚步悄然而至,选择一双合适的拖鞋成为许多人舒适生活的关键。尤其是在不需要频繁用水的情况下,亚麻材质的拖鞋因其出色的透气性和吸湿性,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亚麻拖鞋不仅能够帮助双脚保持干爽,还能有效减少闷热感,这对于长时间穿着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在我看来,这种注重细节的生活方式选择,正体现了现代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亚麻拖鞋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用品,更是一种健康理念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要学会关注身体的每一个细微需求。同时,这也反映了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因为亚麻作为一种天然材料,相比其他合成纤维更具可持续性。因此,推广这类产品不仅能提升个人生活体验,也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3.要区分开各类塑料拖鞋的使用场景。
拖鞋作为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物品,其清洁与分类管理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居家环境中,长期穿着的拖鞋和浴室专用拖鞋应严格分开,避免因交叉使用而导致异味问题。即使刚洗完澡,若拖鞋未能及时干燥或清洁,仍可能滋生细菌,产生令人不适的气息。 我认为,这一现象反映了现代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度仍有提升空间。很多人习惯性地忽略小物件的卫生管理,认为拖鞋不过是日常用品,无需过多费心。然而,正是这些被忽视的小环节,往往成为健康隐患的源头。因此,建议大家养成定期清洗拖鞋的习惯,并根据使用场景合理区分不同类型的拖鞋,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个舒适且健康的居住环境。此外,选择透气性好、易于清洁的材质也是预防异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4.为了保持拖鞋的清洁,应尽量经常清洗,并选择自然晾干的方式,但需避免长时间置于阳光下暴晒。
当然了,对于广东人来说,将塑料拖鞋视为“省鞋”的选择是一种常见习惯,日常穿着追求轻便舒适,同时也不必过于在意其耐用性,因为拖鞋价格不高,换新的频率较高也无妨。
参考文献
雷敏与于文在2017年发表的文章《鞋袜抗菌除异味剂的研究现状》中,深入探讨了当前鞋袜领域抗菌除味技术的发展状况。文章指出,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抗菌除异味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针对鞋袜设计的抗菌材料,这些材料通过抑制细菌滋生来达到去除异味的效果。 从研究进展来看,许多新型抗菌剂正在被开发,它们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细菌繁殖,还具有环保、安全的特点。然而,尽管技术上取得了不少突破,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比如产品的持久性和成本问题。 我认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科研人员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一方面要继续优化现有技术,确保抗菌效果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消费者反馈,开发出更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此外,加强行业标准制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整个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让更多的消费者受益于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与舒适。
[2]The disgusting secrets of smelly feet retrieve from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50730-the-disgusting-secrets-of-smelly-feet
[3]周南桥.(2005).微孔塑料成型技术. 塑料助剂(04),31-36.
[4]黄国桃. 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及其发泡性能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5]郭琦.2023年,发泡PVC作为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生产工艺上不断取得突破,并逐渐成为装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过程通过优化配方与工艺参数,有效提升了材料的轻质性和耐久性,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从实际应用来看,发泡PVC凭借出色的物理性能和多样化的加工特性,在室内装饰、广告展示以及家具制造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它不仅能够替代传统木材用于天花板和墙面装饰,还能作为广告牌基材,满足户外使用的高要求。此外,这种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环保属性,符合现代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个人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发泡PVC在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但与此同时,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比如研发可降解型产品或提升回收利用率,以应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总之,发泡PVC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装饰行业的革新,值得行业内外持续关注。
[6]F. KANDA, E. YAGI, M. FUKUDA, K. NAKAJIMA, T. OHTA, O. NAKATA, Elucidation of chemical compounds responsible for foot malodour,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Volume 122, Issue 6, 1 June 1990, Pages 771–776.
[7]Ara, K., Hama, M., Akiba, S., Koike, K., Okisaka, K., Hagura, T., Kamiya, T., & Tomita, F. (2006). Foot odor due to microbial metabolism and its control.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52(4), 357–364.
策划制作
作者丨李米 科普作者
审核丨曹望北 材料工程师
策划丨符思佳
责编丨符思佳
审校丨徐来、林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292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