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暗藏隐私风险,用户数据安全谁来守护?
高校禁用、集体召回事件让充电宝行业近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中国民航局于6月26日发布紧急通知,明确禁止携带无3C认证、已被召回的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国内航班。这一因个人充电宝安全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将市场的目光转向规模庞大的共享充电宝行业。
财联社记者近日实地调查发现,街电、怪兽等主流共享充电宝平台中,仍有部分充电宝未取得3C认证。
对此,相关公司人员表示,由于强制性3C认证要求自2024年8月开始实施,市场上确实存在部分旧款充电宝尚未取得3C认证。
不过,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由于涉事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简称“安普瑞斯”)主要生产高能量密度电芯,而共享充电宝企业出于安全性的考虑通常不会采用此类电芯,因此共享充电宝企业可能较少受到安普瑞斯问题电芯的影响。
风波的“涟漪”
此次召回风波的“主角”,是罗马仕与安克创新(300866.SZ)两家公司。根据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罗马仕此次召回的产品数量接近50万台。安克创新随后也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超过180万台产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起大规模召回事件不仅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一定冲击,也反映出产品质量管控和安全标准的重要性。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安全性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企业若在品控环节出现疏漏,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此类事件也提醒相关企业,应持续加强生产流程监管,确保产品符合安全规范,以维护消费者的信任。
而随着3C标识成为登陆飞机的“保命符”,共享充电宝是否拥有3C标识亦成为市场关注热点。根据艾瑞咨询研究,2023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规模已突破126亿元,覆盖全国超400万个点位。这个庞大的“共享移动能源”网络,是否也存在同样的安全隐患?
日前,财联社记者近日前往深圳蛇口地区进行实地走访,发现市场上由街电、小电等品牌提供的共享充电宝设备中,确实存在部分机器未张贴3C认证标识的情况。
(街电一款充电宝有3C标识一款没有,小电、美团的充电宝有3C标识,悦快、怪兽的充电宝没有3C标识 财联社记者摄)
随后,财联社记者以加盟商身份致电街电充电宝官方,招商经理表示,目前市面上的部分旧款充电宝确实未取得3C认证,公司正在逐步进行召回和替换。随后,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小电客服,对方也确认存在部分旧款产品未通过3C认证的情况。 从安全角度来看,3C认证是保障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的重要标准,未通过该认证的产品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次曝光的问题反映出部分企业在产品合规性方面仍存在疏漏,尤其是在市场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消费者在选择充电宝等电子产品时,也应提高警惕,优先选择有正规认证的品牌和产品,以确保自身权益和使用安全。
为何会出现新旧标准产品混杂并存的局面?
多位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问题的核心在于3C认证的实施时间点。“去年8月1日是3C标准强制执行的日期。在此之前生产的充电宝,大多数都没有获得3C认证。”某充电宝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这并不表示当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只是当时未按照非强制性的3C标准进行认证。“不仅是我们,包括华为、小米、罗马仕等所有品牌的充电宝,在2024年8月1日之前都没有3C认证。尽管没有3C认证,但产品本身是符合国家其他相关资质标准的。”
尽管如此,存量巨大的无3C标识旧款设备,与消费者因“空中惊魂”而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之间,构成了行业当前最直接的矛盾。
为何共享充电宝未成“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安全风波的“重灾区”集中在个人充电宝领域,共享充电宝行业似乎并未出现大规模类似事件。这背后反映出两种业态在供应链管理与商业模式上的不同选择。 从行业角度来看,个人充电宝由于供应链分散、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更为突出,而共享充电宝企业通常具备更严格的品控机制和集中化的运营模式,因此在安全性方面表现相对稳定。这种差异也提示我们,行业规范与标准化建设对于提升整体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充电宝企业因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在电芯选择上必然更为“保守”。
“本次涉事企业安普瑞斯擅长做高能量密度的电芯,这类电芯的容量更大但是安全性会较低。而共享充电宝如果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影响面会特别大。所以企业在这方面肯定会倾向于更保守、能量密度低一点的电芯,因此很少会有共享充电宝企业选择安普瑞斯。”
问及高循环次数会否影响共享充电宝安全性,墨柯表示“相关性不大。”
相比之下,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本身对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7月1日,记者以加盟商身份咨询了几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发现其招商经理均强调品牌方在安全问题上的主体责任。这一表态反映出当前行业对用户安全和合规运营的重视程度正在提升。然而,仅靠责任划分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关键仍在于品牌方是否具备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有效的执行能力。只有将责任落实到具体流程和管理中,才能真正保障用户权益和行业健康发展。
怪兽充电的一位招商经理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代理商只需负责购买设备并进行铺设,后续的售后服务和客户投诉处理均由品牌方承担。 这种合作模式降低了代理商的运营压力,使其能够更专注于市场拓展和设备布局。对于有意进入共享充电行业的投资者而言,这样的分工方式无疑具有吸引力,也反映出品牌方在渠道建设上的信心与能力。不过,这也对品牌方的售后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障服务质量,将成为影响长期合作的重要因素。
“如果别人借了我的充电宝,万一烧了或者爆炸了,他们会来找我麻烦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该经理明确回应:“不会,他会直接找怪兽。我们是大厂背书,你既然选择了怪兽,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一位小电品牌的招商经理表示:“我们有相关的保险保障,稍后我会把保单发给你查看。”
这种通过“大厂背书”和保险机制为商家和代理商构建的“防火墙”,使得共享充电宝品牌方成为安全责任的最终承担者,这倒逼其在产品定义和供应链选择上,必须将安全置于成本和性能之前。
行业洗牌加速进行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全事件,对充电宝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正加速推动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整合与洗牌。
“除了罗马仕被全渠道下架,其他头部品牌的销量是略有增长的。”前述充电宝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罗马仕让出的市场份额,以及消费者因“3C禁令”产生的换新需求,正在快速流向合规的头部品牌。
市场的自主选择,背后反映了供应链的调整。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安克创新已全面终止与问题电芯供应商的合作,并迅速与宁德时代(300750.SZ)旗下宁德新能源ATL达成合作协议。
这种趋势亦在向共享充电宝市场蔓延。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前五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已达到96.6%,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马太效应愈加明显。在供应链议价能力、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以及资金实力等方面更具优势的龙头企业,可能更具备应对当前行业挑战的能力。
对于规模庞大的代理商群体来说,选择一个合规可靠的品牌,正逐渐成为当前最为关键的“新算盘”。
部分办公园区和写字楼已经开始对共享充电宝机柜的入驻提出资质要求,据街电招商人士透露,目前这些场所要求品牌必须提供3C等质量认证。这一举措反映出市场对共享充电设备安全性和规范性的重视程度正在提升。在行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企业合规经营和产品安全保障已成为进入市场的基本门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也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对此,怪兽充电和小电的招商负责人均向记者透露,可以提供完整的认证资质。
多位受访者表示,此次事件或将加快行业的洗牌进程。对于代理商来说,合作方的品牌合规水平和技术实力,正逐渐成为其选择合作伙伴时更为关键的评估标准。从整个行业来看,资源有望进一步向拥有全流程质量控制能力的龙头企业聚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23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