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产业背后的浪费之谜:揭秘台积电6万片晶圆的命运
1月21日凌晨,中国台湾嘉义大埔地区发生里氏6.4级的浅层地震,导致中科与南科的部分半导体及面板厂一度停机并进行人员疏散,目前这些工厂已逐步恢复正常运营。据台媒中广新闻网最新报道,此次地震使台积电的Fab18A/18B和Fab14A/14B两座晶圆厂受损,共损失了大约6万片晶圆。
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台积电迅速采取了行动,以确保员工的安全。各厂区按照内部预案启动了紧急应对措施,部分位于中部和南部的厂区立即进行了人员疏散。到凌晨1时左右,所有人员均已清点完毕,确认安全无虞。此外,各厂区还对建筑进行了震后的损害检查,确保结构安全后逐步恢复生产。 可以看出,台积电在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展现了高效的应急处理能力。不仅迅速组织人员疏散,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安全,而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快速恢复生产,体现了其对生产运营的专业管理。这不仅彰显了公司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成熟度,也为其客户和投资者提供了信心。
台积电表示,建厂工地未受影响,完成震后环境安全检查后已照常施工。目前各厂区供水、电力、工安系统及营运正常,各项细部检查与详细影响评价作业也持续进行。
随后,据《工商时报》报道,台积电位于南科的Fab14和Fab18厂因地震导致部分产能受损,预计约有1至2万片晶圆受到影响,这可能使得台积电第一季度营收减少低个位数百分比。
但是,据中广新闻网报道,供应链消息称,台积电的3nm和5nm先进制程Fab18厂尽管具备较高的防震设计标准,但近期的地震依然造成了大约3至4成的设备发生位移等问题,损失情况堪比去年4月3日的地震事件。这表明即便是在采取了高级别防震措施的情况下,半导体工厂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地震风险。在当前科技产业高度依赖精密制造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关键生产设施的抗震能力,确保持续稳定的生产供应,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据统计,18A、18B两厂的破损晶圆数量约在2.5万片至3万片之间。地震发生后,台积电立即召集了生产线人员以及设备等供应商,紧急投入到机台设备移位、晶圆破损等后续善后工作的抢修中。
此外,台积电的Fab14晶圆厂在地震中也遭受了较大损失,估计有一半的机台设备受到影响,Fab14A与Fab14B两座晶圆厂的损坏报废晶圆数量更是超过了3万片。
因此,此次台湾地震对台积电晶圆Fab14厂和Fab18厂带来的整体损失,恐怕将超过2024年4月3日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约9200万美元),预计损失金额将达到30亿元新台币以上(约9150万美元)。
不过,对于该传闻,目前台积电尚未正面回应。
芯智讯联系台积电相关人士进行求证,对方表示:“嘉义发生的6.4级地震,距离台南厂仅有70公里的距离,因此该工厂肯定受到了不小的损失。几万片晶圆在查验和修复中是不可避免的。” 从这一表态可以看出,此次地震对台南厂的影响可能相当严重。尽管台积电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面对自然灾害,依然难以避免生产上的中断和损失。这不仅提醒我们半导体产业链的脆弱性,也凸显出台湾在全球芯片供应中的关键地位。希望台积电能够尽快恢复生产,减少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不过,具体损失仍不确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787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