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资讯
2025
02-03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迎接今日立春,期待花开时刻!

科技资讯
jinting
围观3673次
0条评论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03日 00:07:56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迎接今日立春,期待花开时刻!

春风拂面,花开绚烂:立春之际,万物期待绽放!

   2月3日消息,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通常在每年的2月3、4、5日之间。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从节气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步入了新一年的春季。 (当前时间为2025年02月03日)

   立春时节,万物复苏,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首先,东风开始化解冰封,轻抚山川河流,将温暖带到了每一个寒冷的角落。接着,蛰伏已久的昆虫开始蠢蠢欲动,预示着大地即将焕发出新的活力。最后,鱼儿也从水底游向水面,仿佛在追逐那层薄薄的冰层。而在这时,野鸭也开始在水中欢快地嬉戏,似乎是最先感知到春天到来的使者。 这样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立春不仅是一个节气的更替,更是自然界生命力的一种展现。随着气候变暖,万物复苏,这种生命的轮回不仅令人赞叹,也提醒我们应当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份自然之美。

   尽管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二十四节气的关注度不高,最多也就是浏览一下相关的文章而已。然而,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社会,每个节气都是农民开始或结束一个农耕阶段的重要标志。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作为春天的开端,在古代备受瞩目。在立春这天,天子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前往东郊迎接春天,祈求五谷丰登。返回后,他会赏赐群臣,并颁布仁德政令以惠及百姓。这一传统也延续了很多年,成为世代相传的迎春习俗。

   立春节气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在“十二月纪”中,就已经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尽管昨日冷空气的突然来袭让全国大部分地区再度经历了一轮降温,但按照往年的规律,在立春之后,气温通常会逐渐回暖,春耕的大忙季节也将随之在全国多数地方拉开帷幕。 从历史气象数据来看,这种季节性的温度变化是正常的气候现象。尽管短期内的气温波动可能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挑战,但从长远来看,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农事活动即将进入繁忙阶段。对于农民而言,这既是充满希望的时节,也是需要精心准备和规划的关键时刻。随着天气转暖,土壤解冻,正是播种育苗的最佳时机。同时,农业部门也应提前做好准备,提供技术支持与物资保障,确保春耕顺利进行。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科学种植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以期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2025年02月03日的今天,我们看到这样的季节性变化依旧如期而至,提醒着人们自然规律的力量,同时也考验着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在立春前一日,县里会派遣报春使者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两位装扮成官员模样的艺人,手持装饰物,被称为春吏。他们沿街大声宣告:“春来了”,这种习俗被称作“报春”。无论是读书人、农民、工人还是商人,见到春吏都会行礼致意。一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通常由一名小男孩穿着青衣、戴着青帽扮演),唱着赞颂春天的歌谣,挨家挨户地送春牛图或立春帖子(或者村民们敲锣打鼓将扮演春童的小男孩请回家,称为“迎春”仪式,家中需备上果品和春盘以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些春牛图是用红纸印刷的,上面印有二十四节气和一幅描绘人们牵着牛耕地的画面。这种图被称为“春帖子”。送春牛图的目的在于提醒人们珍惜春光,及时耕种,不要错过一年中最宝贵的农时。

   二迎句芒神并撒豆消灾:打牛仪式是由县府执行,在旧县志上有详细描述:“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民之男女携儿女看春,俟土牛过,各以豆麻撒之,谓散痘消疹。立春日祀芒神 (指传统中统管农事的地神,亦称春天之神) 圣,鞭土牛 (用泥土塑造的一个牛状物,亦称春牛) 毕,民争土块归置牲圈取畜养蓄息地。是日喜晴厌雨,歌曰: 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说的是,打牛的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县城东门外前,称为“立牛”,其旁要立一个携带农具挥鞭吆牛的假人做“耕夫”,以此表示春令的到来,农事宜提前准备。那“耕夫”如站在牛前,表示春令早来应早些备耕;“耕夫”立在牛后,则表示春令迟到;若人牛并行,则春令适中。立春日当天,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于芒神土牛前,于正午时举行隆重的 "打牛" 仪式,吏民击鼓,由官员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下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随后,人们欢笑着抢土牛的土块带回家入牲圈,象征槽头兴旺。据说当天如天晴,万民高兴;若天明遇雨,则表示晦气不利,预示这一年年景将不佳。

   三赶春牛: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东郊称为立牛旁边放携带农具鞭牛的假人为耕夫然后农民向其拜击鼓打牛之后人们把土牛的土块带回家牲圈象征收成好促进牛的繁殖。

   附录:《事物纪源》记载:“周公初定立春时节制作土牛,意在通过展示土牛来指导农民把握耕种时机。”自那以后,各朝各代的封建统治者都会在这天举行鞭春仪式,他们挥鞭打向春牛,此举寓意着鼓励农耕和促进农业生产。

   一游春(探春、游行):县里的活动结束后,民间也积极响应,纷纷装扮起来,开始组织游行。队伍以扮成公鸡的报春人打头阵,随后是一群人抬着巨大的春牛形象,接着是装扮成牧童牵牛的、大头娃娃送春桃的、燕子等各种造型的人物。此外,这次游春活动还意味着踏青季节的开启,从立春到端午期间都是游春的最佳时期(立春当日游春称为探春)。

   二民间互相馈送:

   春牛:民间艺人们精心制作了许多小泥牛,这些被称为“春牛”的工艺品被送往各家各户,象征着“送春”。这一传统习俗不仅展示了民间艺术的魅力,也体现了人们对季节更替的美好祝愿。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传统活动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加深了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与互动。通过参与“送春”活动,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这种传统的延续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一种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的传播者,让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艺术品继续发光发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意义。

   春牛图: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春娃:乡宁等地有习俗以绢制作小娃娃,称为“春娃”,常系于儿童身上。

   互相赠贺礼拜贺,称为拜春

   三糊春牛:在家里用米或纸糊成春牛,摆放在家中

   四贴春字画:每户人家都在门上挂起庆祝新春的装饰,上面的字与春天有关,图案则描绘着腊梅和迎春花等元素。

   五搭燕子窝:给花树戴燕子胜帛条

   六种迎春花:院子里栽种迎春花

   七春胜贴门窗:妇女们在春天来临之际,会剪制春燕、花鸟等图案的发簪佩戴,或者购买现成的春燕花鸟簪来庆祝。此外,她们还会用红纸剪出鸡的形状,贴在屋门上,以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这种传统的习俗不仅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些简单而富有创意的手工艺活动,人们不仅能够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还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些习俗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民族精神的延续。

   春饼:馅(萝卜,豆芽,豆子,为主)

   春盘: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为春盘(或拼成盘)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盘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饼、饵五种。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春卷(春蚕):《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

   咬春(吃萝卜):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

   “无春年”,所谓的“无春年”现象,实际上是由于农历年长度与回归年长度不完全一致所导致的。农历采用阴阳历结合的方式,使得某些年份会显得比实际的回归年短,从而出现全年没有立春的情况。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年份中交替出现,并不罕见。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历法制定者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遵循,也反映了古人智慧在时间计量上的应用。对于现代人来说,了解这些天文和历法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安排以及农业活动的季节性指导。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这些规律。

   回归年的长度为 365.2422 天,这就是相邻两个立春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公历年平均长度是 365.2425 天,与回归年相差无几,所以立春在公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绝大多数年份为 2 月 4 日,个别年份为 2 月 3 日或 2 月 5 日。

   农历年的长度由于是否包含闰月而有所不同。无闰月的年份通常为353至355天,比回归年短大约11天;而有闰月的年份则为383至385天,比回归年长大约19天。因此,立春在农历年中的位置会呈现出四种不同的情况:可能出现在年初,也可能出现在年末,或者一年中有两个立春日,甚至可能出现全年没有立春的情况。 这种变化反映了农历与阳历之间的复杂关系,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挑战。例如,对于农业活动而言,立春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点,它标志着春天的到来和农事活动的开始。然而,由于农历年的长度变化较大,使得某些年份的立春时间较早,而另一些年份则较晚,这无疑增加了农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难度。不过,这也提醒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需要灵活应对自然规律的变化,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

   农历中存在闰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7年),由于农历年的长度长于回归年,因此年初年末都会出现立春日,即所谓的“两头春”。没有闰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12年),因为农历年的长度短于回归年,所以“无春年”较为常见,但仍有大约一半的年份会在年初或年末出现立春日。这种规律以19年为一个周期,不断重复,尽管个别年份会有些微不同。 这样的现象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历法的智慧,也反映了我们祖先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通过这种复杂的历法调整,人们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季节变化,更好地安排农业生产。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依然要注重与自然和谐共处,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

   在本世纪的100年中,有37年是双春年,同样也有37年是无春年,年初立春的年份为12次,而年末立春的年份则为14次。

   注:本篇报道改编自2018年的文章《今日立春:乍暖还寒,岁首又谋耕》。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ww.news9999.cn/arts_content-3689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科技快讯中文网-www.news9999.cn)
最新发布 微软预警:40个职业或将被AI颠覆,你上榜了吗?  2025-07-31 12:36:54 一加 Ace5 至尊版斩获行业首张 40W UFCS 融合快充认证,开启超充新纪元  2025-07-31 12:35:52 苹果被曝误发三星广告,官方回应正与微博调查沟通  2025-07-31 12:33:39 红魔10S Pro《斗战胜佛》典藏版8月1日震撼揭晓  2025-07-31 12:30:31 联发科AI芯片蓄势待发,2026年或迎10亿美元营收新高  2025-07-31 12:24:52 小米带火至尊版:明年友商或将集体推出至尊系列  2025-07-31 12:24:20 《百年光影,徕卡见证中国》  2025-07-29 14:50:31 微软修复24H2系统鼠标光标异常,7月更新带来全新体验  2025-07-29 14:47:47 国内首个Agentic AI平台PPIO上线,为Agent装上智慧大脑与灵动双手  2025-07-29 14:46:42 子曰大模型全面突围,网易有道AI矩阵引爆2025 WAIC  2025-07-29 14:38:11 鸿蒙上线12306行程提醒,四大场景智能护航出行体验  2025-07-29 14:34:23 联想小新平板 Pro GT 首发 8860mAh 硅基电池 + 68W 超充,性能续航双突破  2025-07-29 14:31:42 英特尔酷睿 Ultra7 首发!Dynabook Portege Z40L-N 轻薄本震撼上市,售价13999元  2025-07-29 14:29:26 荣耀X70 5G十日登顶,成全网最热爆款手机  2025-07-29 14:27:22 华为Pura 70 Pro+:灾难时刻的救命神器  2025-07-29 14:26:05 三星将首发骁龙8 Elite 2:4.74GHz狂飙性能,开启旗舰新纪元  2025-07-29 14:25:21 星纪魅族官宣:22 系列将推超薄大屏版 Air,Pro 之后更有惊喜  2025-07-29 14:22:30 中国电信首款智能眼镜亮相:AI赋能,拍摄随行  2025-07-29 14:16:32 Modelers理事会迎新势力,共启开源AI生态新篇章  2025-07-28 12:26:19 灵宝CASBOT 02与W1人形机器人震撼登场:33自由度+智能语音交互引领未来智造新潮流  2025-07-28 12:12:04 华为Mate 60系列震撼升级!HarmonyOS 5.1首发,人像精修功能引爆视觉革命  2025-07-28 12:01:03 1.2mm极窄四边框来袭:魅族22挑战全球最窄白面板新纪录  2025-07-28 11:49:59 OPPO Find X9 Pro 震撼曝光:7000mAh巨能电池+6.78英寸2.5D直屏来袭  2025-07-28 11:49:22 无人机驰援暴雨灾区,6小时重建通信生命线  2025-07-28 11:44:47 微软重磅更新!Win11 24H2优化升级,WinRE功能全面革新  2025-07-27 10:50:37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5友情链接交换
文化潮流网  |  数界探索  |  文化新视界  |  深度文化说  |  智慧科技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2015-2025 科技快讯中文网 时光记忆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陇ICP备2025016403号-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用户投稿  关于我们

页面执行时间0.01069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