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未来,共筑智能时代!
2月8日消息,复旦大学正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例如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面向全校新开设AI-B类课程《具身智能导论》。此外,今年1月复旦大学新成立了“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并且该研究院已于本周三正式启动对外招聘。
此次招聘涵盖了博士后和准聘任助理教授等职位,基础年薪在60万至100万之间,科研绩效奖励则无上限设置。这些岗位主要面向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控制科学与工程以及机械工程等专业领域的博士学者。 这样的薪酬待遇显示出该机构对高端人才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高额的基础薪资和开放式的绩效奖励机制无疑会吸引众多优秀学者的关注。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也为年轻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复旦大学于2025年1月成立了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Institute of Trustworthy 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TEAI),这是一个致力于具身智能前沿研究与应用落地的校级实体化科研机构。作为复旦大学面向人工智能世界科技前沿的重要战略布局,这一举措无疑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这一决定中可以看出,复旦大学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具身智能不仅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对于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院的成立不仅有助于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为培养新一代的人工智能人才提供了平台。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何确保这些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复旦大学选择“可信”作为其研究重点,表明他们不仅关注技术本身的发展,还注重技术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问题。这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总体而言,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的成立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标志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未来,期待看到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注:可信具身智能(Trustworthy 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在具身智能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个高级概念。它不仅要求智能体拥有物理形态、能够与环境互动并进行稳定感知、学习和决策,还特别强调这些行为必须符合人类价值观,并且可以持续地自我进化。
复旦大学宣布,该研究院集结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学、控制系统、集成电路以及科技伦理等领域的顶级专家,旨在促进跨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创新。研究院的目标是开发能够自主探索物理世界、不断进化的智能体,并确保这些智能体始终遵循人类的价值观。通过构建“像人类一样智能”、“理解人类需求”、“服务于人类”的具身智能系统,研究院力图引领未来的人机协作与智能社会的发展。 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复旦大学在前沿科技研究上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反映了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从单纯的算法优化转向更加注重智能系统的伦理框架和社会影响。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无疑将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支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智能时代带来的各种挑战。
招聘岗位的基本薪资在60万到100万之间,科研绩效奖励上不封顶。对于符合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申请者,学校将按照1:1的比例配套科研启动经费。海外优青生活补贴为50万元(免税),同时支持申请上海市人才项目,最高补贴可达75万元(免税)。复旦大学还按照相关政策,支持子女就读复旦大学附属幼儿园及九年一贯制学校。此外,提供住房补贴和住房公寓保障,其中入选海外优青的申请者将获得最高90万元的购房补贴。复旦大学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优越的科研环境、先进的科研基础设备和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 这样的待遇无疑体现了复旦大学对高端人才的重视和吸引。从提供的条件来看,不仅包括了丰厚的薪酬和福利,还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研究者的个人生活质量,更能够促进他们在学术上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对于海外优青等特定人才项目的资助和支持,这表明复旦大学正在积极拓展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和充满活力的研究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