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战争升级:美国新法案引爆全球科技版图大洗牌
3月5日消息,据报道,当地时间3月4日晚9点左右,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演讲中提出,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效果评估,美国应当重新审视甚至废除芯片法案(Chips Act)。 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界。有人认为,该法案旨在增强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竞争力,废除该法案可能会影响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长远发展。然而,也有人支持特朗普的观点,认为该法案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无论如何,这一提议无疑将对美国的科技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政策讨论与调整。
“《芯片法案》是一项糟糕的政策,我们投入了数千亿美元,却看不到任何成效。他们拿走了我们的资金,却没有合理使用。”特朗普说,“议长先生,你应该撤销《芯片法案》,用这笔钱来降低国家债务。”
他表示,台积电刚刚宣布计划在美国投资总计1,650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所主张的关税政策。“我们不必给他们钱”,并暗示只要能够避免新增关税,就足以促使他们在美建厂。
据悉,负责管理《芯片法案》的美国芯片项目办公室(U.S. Chips Program Office)中有五分之二的员工被特朗普政府解雇,总共涉及60名员工。
2022年,在拜登政府的推动下,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旨在支持先进半导体工厂建设或扩展的《芯片法案》。根据该法案,相关公司将获得总计527亿美元的补贴。
在拜登政府的最后几周,美国商务部宣布了总额超过330亿美元的芯片补贴计划,其中韩国三星电子获得了47.45亿美元,英特尔公司获得了78.6亿美元,而台积电则获得了66亿美元的补贴。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显示了美国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全球科技竞争的激烈态势。这些巨额资金的投入将有助于增强美国在全球芯片市场的竞争力,并可能重塑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格局。然而,这也引发了关于资源分配和国际关系的讨论,特别是在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问题。
2024年11月26日,Intel宣布,美国商务部和Intel已根据《芯片法案》达成最终协议,向Intel提供78.6亿美元的直接拨款。
该拨款将支持Intel在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俄亥俄州和俄勒冈州推进关键的半导体制造和先进封装项目,加上25%的投资税收抵免,将共同支持Intel在美国超过10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同期,美国政府与台积电的美国分公司正式签署了最终协议,决定提供高达66亿美元的补助款以奖励其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建设三座先进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工厂。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美国政府对本土半导体产业振兴的决心,也反映了在全球供应链紧张背景下,确保关键技术和生产能力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巨额补贴不仅能够加速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还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聚集,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这一举动表明,美国正积极采取行动减少对外国半导体供应的依赖,通过扶持本土企业来增强自身的科技竞争力。然而,这也引发了对于政府补贴是否能够长期有效,以及是否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讨论。未来如何平衡补贴政策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将是政策制定者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
近日,台积电CEO魏哲家宣布,将在美国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这一决定使得总投资额攀升至1650亿美元,其中包括之前未完全使用的650亿美元投资。这项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不仅彰显了台积电对美国市场的坚定信心,也反映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半导体行业的资本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台积电此次的大手笔投资,无疑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芯片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可能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这不仅是企业战略层面的重大决策,也可能成为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特朗普自豪地宣布:“全球最先进的AI芯片将在美国本土生产。” 这一声明不仅彰显了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雄心壮志,同时也预示着美国打算在日益重要的AI技术领域中重夺主导地位。在全球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这样的表态无疑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美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并确保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一举措不仅可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还可能重塑国际科技格局。
台积电此次豪掷1000亿美元的投资,确实可以看作是一张价值不菲的“免死金牌”。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如果芯片继续通过中国台湾制造再出口到美国,将面临高达25%、甚至达到50%的关税压力。然而,选择在美国本土进行生产,则能够完全规避这些高额关税。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的变化。不过,这同时也反映出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以及各国对高科技产业的激烈竞争。如何平衡成本与风险,将是台积电乃至整个半导体行业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21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