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揭秘:AI频用竟成思维跃迁的加速器?
7月15日,据媒体报道,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近日公开质疑了一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结果。
该研究指出,频繁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如过度依赖ChatGPT撰写论文)可能对用户的认知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大脑活跃度下降,在神经反应、语言表达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出现退化,后期甚至可能出现直接复制粘贴内容、缺乏独立思考的情况。
黄仁勋表示自己尚未阅读相关报告,但明确不认同其结论。他以自身为例说道:“我每天都使用AI,但我感觉自己的认知能力并没有退步,反而在提升。”
他强调,关键在于使用方法——他从不允许AI替代思考,而是将其视为强大的学习工具,“让我理解不懂的知识,或协助解决原本难以处理的问题”。
黄仁勋强调,有效运用AI并非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一个需要主动思考的过程。他指出,提出高质量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高阶认知能力”。在他看来,与AI的互动本质上是持续提问的过程。只有通过动脑、分析和推理,才能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种观点非常具有启发性。在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今天,用户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应成为思考的主导者。能够提出精准、深入的问题,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思维深度,也决定了AI所能提供的价值上限。因此,培养提问能力,实际上是提升自身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
他分享了自己的实践方法:不满足于AI的第一轮回答,会进行追问并与其他AI工具交叉验证。“我常问第一个AI,‘这是你能想到的最佳答案吗?’然后再把答案交给另一个AI,让它来评估前一个回答的质量。”他将此过程比作“听取三个人的意见”,认为这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
因此,黄仁勋认为,合理运用AI不仅不会降低人的智力,反而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认知能力。他指出:“参与相关实验的每个人,都应该培养对AI输出结果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在当前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和解决方案。然而,这种依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信任与质疑之间找到平衡。黄仁勋的观点提醒我们,AI应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思考的手段。只有具备独立判断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发挥AI的价值,避免被表面正确的答案所误导。
对于AI领域的年轻从业者,黄仁勋分享了他的看法:“你们应该认识到,AI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突破性的技术之一。它之所以能在今天出现,而不是数十年前,是有其必然性的。我们已经制造出能够模拟人类智能、并在大规模范围内执行多种复杂任务的机器,这无疑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成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5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