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取消大米出口禁令!全球米价跳水,买家抢购热潮开启
据媒体报道,印度日前全面放开大米出口限制,这一举措标志着该国在农业贸易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根据计划,印度希望到2030年末实现农产品出口额翻番的目标,这无疑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国之一,其出口政策的调整将对国际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印度在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地位,还可能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世界粮仓”的角色。同时,全面开放大米出口也表明印度政府正积极寻求通过扩大外贸来促进经济发展,这对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追求出口增长的同时,印度也需要关注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问题。确保粮食安全与提高出口竞争力之间的平衡将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总体而言,这一决定体现了印度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战略眼光,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经验。
印度政府采取措施以提升农业和食品出口,从而增加外汇收入并提高农民收入,尤其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农业对印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养活了超过42%的人口。此外,政府还放松了对糖出口的限制。
今年早些时候,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提到,印度计划在2030年之前把农业和食品出口额提升至1000亿美元,这一目标显著高于2023-24财年的481.5亿美元。
戈亚尔表示,去年,我国农业出口额约为500亿美元。然而,正如人们的追求永无止境,任何国家的商务部都希望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我期待看到一个三位数增长的目标,也就是实现1000亿美元的出口额。
印度在2022年因俄乌战争导致全球粮食价格飙升,为保障国内供应安全,决定对大米出口实施限制。这一举措引发了亚洲和北美市场的恐慌情绪,消费者纷纷抢购大米,使得亚洲大米基准价格攀升至2008年以来的最高点。 从经济角度看,印度的出口限制虽然短期内有助于稳定国内粮价,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方面,全球粮食供应链本就因战争和极端天气事件而脆弱不堪,限制出口无疑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紧张局势。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国内生产也可能削弱农业竞争力,影响农民收入。因此,各国在应对粮食危机时,应更注重通过国际合作与协调来维护全球粮食体系的稳定性,而非单方面采取可能适得其反的措施。
去年9月,印度正在逐渐放宽大米出口限制。根据标普全球的统计,印度在2023年的大米出口量为1400万吨,而随着出口管制的放松,在2024年9月至2025年10月期间,预计这一数字将突破历史新高,达到2150万吨。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本月的决定给竞争对手带来了压力。截至上周,泰国基准白米的价格已从2024年1月的每吨669美元下滑至405美元。
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委员会的农业经济学家阿肖克·古拉蒂(Ashok Gulati)指出,“在全球大约5400万至5500万吨的大米市场里,一旦印度的出口量超过2000万吨,就可能造成市场供应过剩的问题。”
印度的回归给资金本就紧张的巴基斯坦带来了冲击。在此前,巴基斯坦的出口商曾在印度市场份额空缺时短暂获利,成功抢占了部分印度在印尼和东非等地的市场份额。
巴基斯坦Latif Rice Mills公司的出口总监Ibrahim Shafiq提到,自今年9月印度解除相关限制以来,巴基斯坦非巴斯马蒂大米(蒸谷米)的价格迅速从每吨850美元下降到650美元。
Shafiq称,“印度重返市场后,非洲和印尼市场立即转向了价格更低的印度大米,”这导致巴基斯坦出口收入“相比前几年大幅下滑”。美国农业部预计,截至2025年5月,巴基斯坦的大米出口量将仅为580万吨,同比下降11.4%。
印度稻米经济学家Samarendu Mohanty指出,“当印度暂时退出国际大米市场时,巴基斯坦、越南和泰国趁机占据了一些份额。然而,一旦印度重返市场,几乎没有人能够与之竞争。印度将重新夺回其市场份额,尤其是在非洲地区。”
印度大米出口的快速增长不仅为非洲贫困国家提供了更多低价粮食选择,还为东亚地区的动物饲料和生物燃料生产商带来了实惠。这一趋势表明,印度在全球粮食供应链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其农业出口能力正在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这不仅是印度经济实力的体现,也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了积极力量。不过,我们也应关注这种出口激增是否会对印度国内粮食供应造成压力,以及国际市场是否会因此出现新的不平衡。总体而言,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90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