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铀一号首桶铀出炉,国产天然铀开启自给时代
7月12日,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最大规模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成功生产出“第一桶铀”,标志着我国在天然铀生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有效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的自主可控。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是我国当前产能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天然铀生产基地,坐落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具备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等显著优势。 该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天然铀产业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不仅提升了国内铀资源的保障能力,也体现了我国在能源开发方面的技术实力与管理水平。其高标准、高速度的建设模式,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绿色与智能化的融合,也反映出我国在推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态度和长远布局。
今天“第一桶铀”的成功生产下线,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铀资源开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采用国际先进的“CO2O2浸出法”采矿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地下矿山开采方式,无需将矿石运送至地表进行处理。
采铀溶浸液采用封闭循环系统,水冶生产厂房实现静音式自动化运行,形成“三废零排放、生态无破坏、减碳可持续”的新型铀矿开采冶炼模式。
该项目还将集成自动化、远程集控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可实现“千里之外、一屏掌控、一键采铀”和“赋存资源可视化、运行分析智能化、资源开采精准化”。
铀是一种原子序数为92的元素,其元素符号为U,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重元素。
铀化合物在早期曾被用于瓷器的着色,随着核裂变现象的发现,其用途逐渐转向作为核燃料。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科学进步对材料应用的影响,也揭示了同一物质在不同历史阶段可能承担的不同角色。从装饰艺术到能源开发,铀的历史轨迹展现了科技与工业发展的紧密联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07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