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车主拒付车联网费用,智能汽车烧钱模式遭遇信任危机
7月21日消息,据外媒Carscoops20日报道,如今许多车企热衷于宣传车内那块炫酷的数字触控屏所具备的智能互联功能,但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多数驾驶者对此并不感兴趣,甚至不愿意为此支付额外费用。 从当前汽车市场的趋势来看,科技配置确实成为各大厂商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然而,这项研究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技术的堆砌未必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对于许多车主而言,实用性与操作便捷性可能比花哨的功能更具吸引力。因此,车企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应更加关注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避免陷入“为科技而科技”的误区。
多数汽车制造商提供一至三年的免费联网服务,但之后车主需付费订阅才能继续使用相关功能。据标普全球出行数据显示,尽管越来越多的新车配备了联网服务,但2025年选择订阅的用户数量已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调查显示,6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联网服务支付费用,这一比例较2024年的86%有所降低。
研究人员调查了受访者是否曾免费试用过联网服务、是否正在使用付费订阅、是否未使用联网服务,或是对此不清楚。在美国,以及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再加上日本和巴西,表示自己并未使用联网服务的人群是人数最多的单一群体。
不过,美国车主中拥有付费订阅的比例位居全球最高:19%的人表示正在使用免费试用服务,35%的人表示正在为服务付费,而38%的人则表示自己没有联网。只有中国、韩国和印度的联网用户比例更高。其中,在中国,只有10%的车主未联网,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国家提供的免费试用服务数量远超美国,有的甚至达到美国的两倍。 从数据来看,美国在车联网服务的普及上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免费试用和用户转化方面。虽然美国车主的付费订阅比例较高,但未联网用户比例也相对较高,反映出市场仍有分化。相比之下,亚洲国家通过大量提供免费试用,有效推动了联网服务的普及,值得借鉴。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用户对服务的认知,也为后续付费转化打下基础。
参与调查的车主也表达了他们不愿为车辆的联网服务付费的原因,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收费”本身。受访者指出,一些功能早已内置在车辆中,却仍需要额外付费才能使用,这让他们感到不满和困惑。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反映出消费者对透明定价和合理服务价值的期待。如果厂商将本应属于基础配置的功能设为付费选项,容易引发用户的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品牌口碑和市场接受度。在智能汽车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权益,是车企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另一个主要的担忧是隐私问题。许多车主对自身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方式感到不安。研究显示,真正体验过联网服务的车主大多表示满意,但整体满意度相比往年有所下降。这一趋势反映出用户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正在增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75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