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突破!仅需两万元,阿尔茨海默病手术治愈希望现身
2月19日,微博话题“阿尔茨海默病实现手术疗法”迅速登上热搜榜。
据媒体报道,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成功为78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屈阿婆进行了“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一周,屈阿婆已经能够认出家人。
作为一种复杂的脑部功能逐渐衰退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的研究显示,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异常积聚以及Tau蛋白的错综纠缠与该病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科学研究进一步发现,脑内淋巴系统循环不畅会导致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堆积,从而干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加速大脑功能的衰退。
由于颈部淋巴系统与脑内淋巴系统相通,所以通过加速颈部淋巴引流,可以有效排除脑内堆积的大分子蛋白,这为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提供了新机制,此次术前,患者经多学科评估已处于中重度认知功能减退阶段,表现为严重的烦躁不安、言语混乱、睡眠颠倒等症状,夜间小便次数达数十次,需要子女们24小时轮流看护。
医生通过双侧3厘米的微创切口,在荧光显像导航下,借助放大40倍的荧光显微镜进行细致探查,最终成功找到了直径仅0.1毫米的堵塞淋巴管以及3毫米直径的淋巴结。随后,医生通过超显微手术技术,将细如发丝的双侧淋巴管与颈深静脉一一吻合,确保了吻合后的腔管畅通无阻,实现了脑内淋巴液的快速引流。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5个多小时,而术后患者仅出血5毫升。 这项手术的成功不仅展示了现代医学在显微外科领域的卓越成就,也体现了医疗科技的进步为复杂疾病治疗带来的巨大希望。通过使用先进的荧光显微镜和精细的手术技术,医生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进行操作,这无疑为许多以往难以治愈的病例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这样的突破性进展不仅增强了我们对人类身体复杂性的理解,也为未来的医疗实践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术后第一天,患者可在术后立即下地行走,一周后拆线,目前该手术仅在部分医院开展,我院已成功实施两例,疗效显著。这一创新手术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将为更多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实施手术的专家指出,手术费用预计不会超过两万元,但目前该手术尚未实现批量化开展。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这项手术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推广和普及方面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手术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消息。然而,要让这项技术真正惠及广大患者,还需要解决诸如审批流程、设备投入以及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支持性政策出台,推动新技术更快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更多的患者带去康复的希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5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