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未来:跟随激光企业见证大阪世博的震撼时刻
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内惊呼不断。
光影交织中,在360度环形屏幕上,我们展示了全球首创的月球正背面土壤对比研究、搭载着祝福语的探月火箭腾空而起的壮观场景,以及深海载人潜水器从第一视角呈现的海底探险旅程,现场的国际参观者纷纷发出由衷的赞叹。
中国馆的“九天揽胜”与“五洋遨游”两大展项无疑是整个展会的亮点所在。借助尖端的工程投影技术,展馆内呈现出的光影效果如梦似幻,令人目不转睛。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展示了科技的魅力,也让参观者对未来的可能性充满期待。 我认为,这样的展览不仅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更是文化和创新的展现。通过这些视觉盛宴,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震撼与美好。同时,这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科技创新的事业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值得在更多领域推广和应用。
由此,近年来,中国高科技企业似乎愈发热衷于展现自身的技术硬实力。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这些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信提升,也反映了它们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积极姿态。 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一方面,随着国内科研投入持续增加和技术水平快速进步,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实力。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展示核心竞争力成为吸引合作伙伴、拓展市场份额的重要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开亮相表明了底气,但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实际效益依然是个挑战。未来,期待看到更多中国企业通过创新成果落地应用来证明自己,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耐心和支持,共同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迈向新高度。
大阪作为松下的总部所在地,其投影业务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然而,在松下的大本营内,却有企业敢于挑战其市场地位,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这一现象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往往更加直接和激烈。松下在投影领域的领先地位并非一蹴而就,它依靠的是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市场深耕。而敢于在此时挑战松下的企业,想必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和技术突破。 这样的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事,因为它可能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这也提醒着领先者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创新以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市场竞争从来不是一场轻松的旅程,而是一场需要智慧与勇气的持久战。
自然是来自中国的科技公司。
此次承担中国馆光影视觉方案设计的,正是半导体激光行业的领军企业——光峰科技。
光影先行,中国硬科技走向世界
世博会是一场国家风采展示会。
自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拉开帷幕,世博会便成为全球展现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这一盛会不仅见证了人类科技发展的辉煌历程,也推动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我看来,世博会不仅是技术展示的窗口,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它让人们看到不同国家在科技领域的独特成就,同时也促进了思想碰撞和技术共享。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每届世博会都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未来,我们期待世博会继续发挥其引领作用,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创新灵感与合作机遇。
聊起世博会,大家印象最深肯定得是上海世博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造了多项纪录,其中包括参观人数最多、展厅面积最大以及参展国家和组织数量最多,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奥运会的3.49倍。
也由此,人们认识到世博会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展示科技成果与文化成就,二是促进商品交易。
拿下世博会的项目,本身就是一张耀眼名片。
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海尔集团成为山东馆、美国馆、新西兰馆和意大利馆的赞助商,并在山东馆打造了“U-home物联网生活”体验中心,向全世界展示其产品魅力。这一举措不仅让全球观众亲身体验了智能家居的便利,也助力海尔在世博会结束后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
安防巨头大华股份,承接多个场馆监控设备供应任务,提供了包括高清网络摄像机、视频存储设备、视频管理平台等在内的高品质、高可靠性和高适应性的监控设备。
上海世博会期间展现的技术实力,也促进了大华 overseas 业务的扩展。据相关统计,参与世博会的企业在会后取得的国际订单数量平均提升了45%。
于企业而言,世博会是一个难得的增量机会。
掘这个增量机会的前提,是技术、产品的硬实力够强。
在大阪世博会上,“九天揽月”与“五洋探秘”两大展项备受瞩目,结合全息投影交互装置,参观者可通过互动系统留下对航天事业的真挚祝福。这些寄语将在模拟火箭升空的场景中化作点点繁星,闪耀夜空。
这一刻,中国多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积累,以及众多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其意义如今得以具体呈现。
这背后的支撑,实际上体现了我们在半导体激光领域的强劲实力。
敢在松下老家“砸场子”,光峰科技有足够底气。
展示技术风采的背后,市场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近年来,根据洛图科技的统计数据,中国大陆在全球投影市场的货量份额稳居首位。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开始,日系品牌在国内商用投影市场的份额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从当年初的59.9%一路降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47.7%。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竞争格局的调整,也揭示了行业发展的新动向。 在我看来,这种变化并非偶然。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变化,本土品牌的崛起为市场注入了更多活力,其产品在性价比和技术革新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另一方面,日系品牌可能面临来自供应链成本上升、研发周期较长等挑战,在快速迭代的消费电子领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此外,国内品牌对本地化需求的理解更为深刻,能够更迅速地响应市场变化,这也成为其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之一。 未来,如何平衡全球化布局与本地化深耕将成为所有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对于日系品牌而言,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定位,通过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和提升用户体验来重塑竞争力;而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则需警惕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同时寻找新的增长点。总之,这场“争夺战”才刚刚开始,谁能笑到最后还有待观察。
ToB市场,变化更明显。奥维睿沃的数据显示,2023年在工程激光市场份额上,光峰科技稳坐第一。
硬实力够强,出海才能更有的放矢。
在这次大阪世博会上,中国馆无疑是关注的焦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光峰科技还成功参与了柬埔寨馆和非洲加蓬馆的光影呈现方案设计。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光峰科技在光影技术领域的实力,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光峰科技能够为多个国家提供光影技术支持,说明其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这也表明中国企业在推动全球文化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特色,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这不仅是技术的输出,更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值得肯定和支持。
这意味着两件事儿:
以此为起点,未来光峰科技出海就有了更多空间。
2、光峰科技在全球舞台上频频现身,这实际上也是一个逐步颠覆并重塑海外市场需求认知的过程。
实力对比和市场份额的变化速度,往往远超人们对于品牌感知的转变,尤其是在海外市场。
不仅在投影这一领域,其实很多行业都是类似情况,我们的实力相当雄厚。尽管社交媒体已经非常普及,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海外对我们品牌的认知想要短期内转变并不容易。
比如汽车行业,我们有比亚迪,有问界,但因为产品没有走出去,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很多国家民众对我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汽车荒漠的阶段。
然而,在智能驾驶技术以及整车制造方面,只要尝试过新能源汽车的用户,不论国籍,无不感叹再也无法适应传统燃油车了。
鉴于此,世博会作为展示硬科技的最佳舞台,其影响力巨大且性价比极高。这样一个平台不仅能够集中展现全球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还能促进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我看来,世博会不仅仅是一场展览,它更像是一个连接未来的桥梁,让观众能直观感受到科技进步对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通过这个舞台,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如何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同时也能激发更多人关注和支持科研创新。世博会的魅力在于它不仅能带来视觉上的震撼,更能引发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想象。
我们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迫切地需要向外增长,当遇到了这样的舞台,该怎么去操盘,怎么去把我们的硬实力更多地转化为软实力?
这次大阪世博会上的光峰科技,给国内的科技企业打了个样。
双轮驱动下的科技股
很多老粉丝应该知道,我对光峰科技的关注由来已久,对它的技术与产品实力也非常熟悉,即便放在国际舞台上,光峰的表现也相当出色。不过,光峰一直以来似乎都缺少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的绝佳机会。
光峰科技在这次大阪世博会,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
由此带来的价值增量,在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业务端,ToB的激光工程业务可能会更容易获客。
光峰科技作为中国工程激光投影领域的领军者,在2023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其在工程激光投影市场的销量份额达到了15%,销额份额为14.4%,稳居行业首位。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光峰科技在技术创新和产品性能上的领先地位,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专业显示领域的影响力。 在我看来,光峰科技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其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中国企业能够在专业显示领域占据重要位置,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对中国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认可。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光峰科技有望继续引领行业发展,为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赢得更多话语权。
这次通过中国展馆,光峰再次树立了标杆。
国内众多赛事活动与大型会议纷纷以世博会为标杆,承建中国馆的工程项目意义重大,这表明政商市场和教育市场的订单获取将会更加顺利。
肉眼可见的未来,光峰在这部分市场的优势大概率会进一步扩大。世博会作为名片的含金量,也会继续提升。
二是To B 海外业务,工程业务的想象空间大大增强。
世博会作为标杆案例影响力也能拓展到海外。
在政策上,欧盟计划于2026年全面禁止汞使用的新规即将生效,这一政策的推行无疑将推动更多投影品牌加速调整其产品策略,在非家用市场逐步放弃传统的汞灯,转而拥抱更为环保高效的激光光源技术。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项新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对于依赖传统汞灯技术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转型升级的压力测试;另一方面,这也为激光光源技术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激光光源不仅能够提供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高的能效比,还能带来更好的色彩表现和稳定性,这对于商业、教育等非家用场景尤为重要。 长远来看,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这种向更可持续技术的转型将成为行业的必然趋势。希望相关企业能够抓住这次契机,不仅实现自身的升级换代,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且环保的产品选择。同时,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政策出台,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
在这方面的技术,光峰其早就有布局,其全系工程投影产品均采用激光光源,原创的ALPD半导体激光光源技术,解决了传统激光显示的高成本、散斑等问题,奠定了行业主流技术路线。
也就是说,接下来海外市场ToB市场增长还有很多想象空间。
长远看,这两个增量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实际业绩增长,也为二级市场带来了新的价值评估空间。在我看来,这些增量的背后反映了企业战略调整的成功,同时也彰显了其在行业竞争中的前瞻性布局。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值得关注的重要信号,意味着未来的市场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希望企业能够持续优化这些增量因素,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科技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海外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通常会逐渐接近1:1。这一趋势表明,未来的增长空间更多在于海外市场的发展潜力。随着企业不断拓展国际业务,这些新增长点或将逐步转化为实际收益,并对企业的市场估值产生积极影响。 在我看来,这种收入结构的变化不仅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体现,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的必然结果。对于科技企业而言,平衡国内外市场的资源配置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深耕国内市场,巩固已有优势;另一方面,则要加快海外布局,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这也提醒我们关注政策支持和技术壁垒等因素对企业出海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
多家券商对光峰科技持积极态度,天风证券和浙商证券等机构均给予了“增持”或“买入”的评级建议。
随着中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升级,工程师红利正逐步显现,这为众多科技企业提供了迈向国际舞台的强大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有时仅仅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就能让这些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中国在人才培养上的持续投入与成效,也反映了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若能抓住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仅能提升自身竞争力,还能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更多力量。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自身,都应珍惜并充分利用好这一难得的人才优势和发展窗口期。
这次是光峰科技,下一次会是谁呢?
免责声明:本文依据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及已公开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评论,但作者无法确保这些信息的全面性和时效性。此外,股市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谨慎决策。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具体投资行为请自行判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59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