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好评换饮料?差评删除疑云重重——揭秘大众点评背后的秘密
5月14日,大众点评发布声明指出,部分用户在用餐时遭遇商家要求好评或因给出真实差评而受到骚扰的情况。对此,平台建议用户通过大众点评的一键投诉功能进行反馈。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前消费环境中部分商家对评价体系的不当利用。平台虽已提供便捷的投诉渠道,但如何从根本上杜绝此类行为仍需进一步探索。商家应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而非通过施压手段影响消费者评价,这不仅损害了用户体验,也破坏了平台的公平性。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制确保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而维护健康的消费生态。
为了进一步保障消费者自由评价的权利,大众点评全新上线了全民监督功能。用户在实际消费时,若发现商家存在“赠送礼品换取好评”等违规行为,可通过平台一键举报。平台将根据商户的历史诚信记录进行审核,对首个有效投诉的用户奖励20元代金券。
大众点评近期的优化调整,起因于今年3月举办的一场用户恳谈会。在会议中,多位用户代表提出了一些长期存在的困扰,比如“撰写差评时担心遭到商家的反复电话骚扰”以及“用餐期间被要求写50字好评以换取小礼品”,这些问题无疑对平台评价的真实性和公信力构成了挑战。 在我看来,这些现象反映了当前消费评价体系中的某些深层次问题。一方面,商家过度干预消费者评价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市场公平原则,也严重破坏了用户的信任感;另一方面,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确保用户能够自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消费体验。毕竟,一个健康透明的评价系统,不仅是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也是商家提升服务质量的动力源泉。 希望未来大众点评能通过技术手段和规则制定,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评价环境,同时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规范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对用户体验的负责,更是对商业生态健康的承诺。
会后,大众点评在原有的“虚假好评”拦截机制之上,新增了用户投诉通道。一旦发现“送礼换好评”的行为,用户即可通过该通道进行一键投诉,进一步营造平台“说实话”的良好环境。
同时,近日,大众点评推出了“差评骚扰举报”功能,为那些因给出差评而遭遇各种形式骚扰的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维权渠道。用户可以通过大众点评站内的问卷直接向平台反馈相关情况,也可以选择拨打客服电话或利用App中的举报入口进行投诉。这一举措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次重要升级,既体现了平台对用户评价权的重视,也为构建更加健康透明的网络消费环境迈出了积极一步。 在我看来,这一功能的上线不仅能够有效遏制商家通过不当手段对差评用户的施压行为,还能进一步增强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感。在以往,一些商家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报复给予差评的消费者,比如频繁拨打电话、发送恐吓信息等,这种现象不仅让普通消费者感到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点评作为第三方评价平台的公信力。如今,有了专门的举报通道,不仅可以帮助受害用户及时止损,也能促使商家更加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避免因过度焦虑评价而采取过激行动。 当然,如何确保举报机制高效运转,避免出现滥用举报功能的情况,仍需要平台后续不断优化规则与流程。同时,也希望更多类似的互联网平台能够借鉴这一做法,在保障用户合法权益方面持续发力,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网络空间。
平台统计显示,五一假期期间,用户投诉因“诱导好评”而涉及的商户接近400家,“差评骚扰”商户超过700家。经大众点评核实,其中一半以上的商家确实存在违规行为,这些商家已被处以扣除诚信分或警告的处理。
注意到,大众点评发布的《2024评价透明度报告》指出,平台依托数百种风控模型构建的机审流程,能够高效甄别黑产账号及“店员刷评”“恶意差评”等异常评价行为。据统计,2024年有六成违规评价在这一环节被成功拦截。此外,人工审核团队会对机器难以判定的风险评价进行进一步分析与判断。
大众点评也通过“大众评审团”等机制开启“全民判官”活动,共邀请了超 227 万用户一起参与分析。去年一年,大众点评与“赛博判官”们共同处理了超 290 万条争议评价,95.1% 在 48 小时内完成审核调查。
此外,平台在去年就针对“一杯饮料换一个好评”等诱导好评行为,同步推进了 AI 识别、黑衣人暗访、人工回访等动作,共警告超 50 万家商户,处罚超 6 万家。同时启动商户恳谈会,一同对过度评价“反内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2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