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痛批美AI芯片禁令:NVIDIA在华市场遭遇断崖式下滑
5月21日,在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2025)的新闻发布会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指出,美国对AI芯片实施的出口限制是“无效的”,并导致了与美国政府预期完全相反的结果。这一政策反而推动了华为等中国公司加速研发自己的AI芯片。
仁勋表示,在2021年初,即拜登政府上台初期,英伟达在中国AI市场的份额曾高达95%。而如今,这一数字已降至50%左右。
主要下滑原因在于美国拜登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出台的各种禁令和制裁措施的影响。
然而,这并不表明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衰退,反而不少客户正转而选择英伟达的国内竞争者。
“中国有很多本土AI芯片,如果没有英伟达的AI技术,中国客户就会使用本土技术。”黄仁勋补充说,“中国的AI研究人员将使用他们自己的AI芯片,当地公司也非常坚定,因为出口管制给了他们这种精神,中国政府的支持也加速了他们的发展。我们在中国的竞争非常激烈。”
尽管不少企业的AI芯片在性能上依旧难以与英伟达比肩,但它们正快速缩小差距。特别是当中国认识到对美国技术的高度依赖可能导致供应链被突然中断的风险时。
这正是中国加大AI芯片投资力度的重要原因。此外,诸如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中国主要科技公司已开始采购国产AI芯片,这一举动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内芯片制造商的技术研发进程。
黄仁勋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指出,“试图通过遏制人工智能技术的传播来限制其他国家获取美国技术,这并非明智之举。”他表示,“更合理的做法是在为时未晚之际,加速推动各地采用美国技术。若目标是让美国技术成为全球主导力量,那么限制人工智能技术的传播只会适得其反。”
美国前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曾公开表示,试图通过禁令和制裁来阻碍中国技术进步的做法并不明智。她强调,与其专注于限制,不如加大对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包括制造、研究以及创新等方面。这一观点与英伟达CEO黄仁勋的看法不谋而合。 在我看来,这种态度反映了当前国际科技竞争中的一种理性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的进步往往依赖于全球合作与交流。一味地设置障碍不仅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对抗,还可能错失共同发展的机遇。尤其是在半导体这样高度复杂的领域,开放的合作环境对于推动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因此,各国应更多地关注如何携手共进,而非单纯地采取限制措施。这不仅是对技术发展的尊重,也是对未来负责的表现。
黄仁勋表示,除了限制措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外,特朗普政府之前对H20的相关禁令不仅将使英伟达面临不利影响,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可能会减少一大笔税收收入。
黄仁勋指出,“H2O的成本超出了预期,这给我们带来了沉重打击。公司不得不计提了55亿美元的损失,这一数字背后不仅仅是财务上的亏损,更可能意味着我们失去了高达150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额。此外,由于这一事件,我们还面临约30亿美元的税款损失。”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暴露了企业在资源管理与成本控制方面的漏洞。H2O作为基础资源,其成本失控显然不是一个小问题,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波动频繁的当下,企业需要更加审慎地评估风险。同时,失去如此大规模的销售额也反映出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出现了动摇,这对品牌的长远发展无疑是一次严峻考验。至于税款损失,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财务压力。希望此次事件能成为一次深刻的教训,促使企业在未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中国的AI芯片市场未来每年可能达到约500亿美元的规模,这并非指5000万美元的小额市场,而是巨大的500亿美元。5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相当于整个波音公司的价值,而非单一飞机的价值。即便不考虑这些数字,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由此衍生的生态系统建设等一系列问题。
从长远来看,若失去(中国)这一庞大的生态系统,CUDA或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19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