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爆红到失宠:乐歌的兴衰浮沉之路
乐歌股份,曾因大V“何同学”的视频分享而意外走红的某品牌电动升降桌,近期再次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这款产品凭借其实用性和创新设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也引发了关于办公设备智能化升级的广泛讨论。在我看来,“何同学”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形式,不仅让这款产品成功出圈,更激发了公众对高效、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这种借助新媒体传播实现品牌价值提升的方式值得更多企业借鉴,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如何以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品牌理念,将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
近日,这家“中国人体工学第一股”最新发布的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4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7.69%。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5176.63万元,同比下降了35.17%。进一步分析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也仅为2579.82万元,同比减少了37.52%。 从这份财报来看,虽然公司在营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但盈利能力却明显下滑,这反映出企业在成本控制或费用管理上可能面临一定压力。收入的增长未能转化为利润的同步提升,这一点值得深思。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经营效率的优化,确保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此外,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大,这也表明公司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仍有待加强。未来,企业或许需要在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在业内专家看来,乐歌当前面临“规模扩张”与“盈利承压”之间的不均衡问题愈发明显。尤其是新租赁会计准则的推行,使得乐歌的财务状况承受了更大的压力。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乐歌所遇到的相关挑战。
第一,近日,“人体工学第一股”乐歌宣布启动大规模裁员计划,涉及人数超过两百人。此次裁员的重点对象主要包括两类人群:处于试用期的员工以及薪资较高的资深员工。 这一消息无疑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裁员可能是出于成本控制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需求。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效率与效益的平衡。然而,对于被裁撤的员工来说,这无疑是一次不小的冲击。尤其是那些高薪员工,在职场中积累多年经验却面临突然失业的局面,其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此外,试用期员工往往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他们可能刚踏入社会不久,就遭遇这样的变故,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产生动摇。因此,企业在实施裁员时,是否能够提供合理的补偿方案或再就业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而言,乐歌的这次裁员事件提醒我们,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未雨绸缪,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同时,这也折射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希望更多企业能够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为员工创造更稳定、更公平的工作环境。
第二,乐歌公司2024年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了46.99%,其海外仓业务发展明显受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董事长项乐宏的薪酬增幅达到了98.17%,副董事长姜艺的薪酬也上涨了90.34%,二人正是夫妻关系。在公司整体业绩承压的情况下,这样的薪资涨幅难免引发外界的关注与讨论。 从财务表现来看,乐歌公司在关键业务上的停滞无疑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提出了挑战。而在这种背景下,高管层的薪资却出现显著提升,这难免让人质疑薪酬体系是否合理,以及决策层是否真正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更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应对挑战,而非单纯依赖薪资激励来稳定团队。 无论如何,如何平衡股东回报与管理层利益,始终是企业治理中的重要课题。乐歌公司的这一情况,或许也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困难时期,高管薪酬的调整应当更加审慎,以体现责任与担当。
第三,近期有员工爆料称,某公司存在严重的加班现象,导致离职率居高不下。原本宣传的免费一日三餐及下午茶福利已经悄然取消,而加班费也面临被取消的风险。 这一系列变化无疑让员工感到寒心。曾经吸引人才的优厚待遇如今逐渐缩水,不仅反映了企业成本压力的增加,更暴露了对员工权益保障的忽视。加班文化盛行的背后,不仅是对员工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也可能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取消免费餐饮和加班费等福利,表面上看似节省开支,实则可能引发更多隐性成本,比如员工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以及人才流失加剧。 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管理模式,找到既能激发员工积极性又能平衡运营成本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毕竟,员工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只有真正关心和支持员工,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忠诚。
第四,乐歌董事长项乐宏运营抖音个人IP粉丝量已破300万,但股民们认为其“不务正业”,并直言“泡抖音研究宏观经济,一个老总不是应该全身心搞研发和产品吗?”
裁员被指不厚道,员工称福利“缩水”
今年4月以来,不少乐歌员工被裁。多名被裁员工向《BUG》栏目指出,如今裁员仍在分批次进行中,此次裁员既包含许多即将满六个月的试用期员工,也包括不少老员工。有员工表示,乐歌裁员并没有提前30天通知,并且不按规定赔偿,大家认为这违反了劳动法,已有被裁员工申请劳动仲裁。
员工小李(化名)向《职场观察》栏目反映,自己于2023年4月入职,工作将近两年后被公司以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雇,且未获任何补偿。公司依据员工手册中的“三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超过8次者可予辞退”条款将其开除,但小李认为,公司内部规定每月允许员工迟到3次,而他的实际迟到次数并未达到辞退的标准,因此认为仅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不合理。
奇才方面称,截至目前,已裁减的员工数量在两三百人,主要集中在两类人群:一类是处于试用期的员工,另一类则是薪酬较高的员工。
乐歌公司的裁员举措显然是为了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在招聘和对外宣传中承诺的员工福利正逐步减少,例如原本提供的一日三餐已调整为仅早餐和午餐免费且取消晚餐供应,同时免费的下午茶也一并取消。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企业在经营策略上的调整,也可能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产生一定影响。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和成本控制的需求,采取这样的措施或许是一种无奈但必要的选择。然而,对于员工而言,这些福利的削减无疑增加了工作生活中的经济负担,可能会引发士气下滑或人才流失的风险。如何在降本的同时兼顾员工的感受,或许是企业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更深入思考的问题。 此外,这也提醒我们,在企业快速扩张与收缩的过程中,员工福利往往成为最容易受到影响的部分。希望未来企业能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更多地关注员工的实际需求,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发展。
此外,近来,一些企业为了应对成本压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取消加班费、取消停车费补贴,甚至在办公用地紧张的情况下选择退租写字楼。这种趋势在多个行业中都有所体现。据我观察,在某大型公司的一个部门里,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去年冬天入职的四五名应届毕业生,原本即将结束为期半年的试用期并正式转正,但最终却未能幸免于裁员。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企业在经济环境变化中的生存压力。尤其是在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许多企业不得不通过压缩开支来维持运营。然而,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能缓解资金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员工士气。毕竟,年轻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资源,频繁的人员调整可能会削弱团队凝聚力,并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兼顾员工权益和发展规划,成为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或许,企业可以尝试更加灵活的工作模式或激励机制,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只有平衡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让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来自被采访员工
项羽还提到,自己在乐歌工作一年,公司内存在着严重的内卷情况,加班现象普遍,部分项目组员工甚至需加班到凌晨四五点,但加班费却极低,每晚仅30元。
对于公司是否开启了大范围裁员,以及裁员过程中是否按照劳动法相关规定履行赔偿等相关问题,《BUG》栏目致电乐歌官方,相关人员仅表示“这个我们人事部门会统一处理”便匆匆挂掉电话,截至发稿,官方暂无其他相关回应。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乐歌股份的董事长,项乐宏在抖音平台上以企业家IP的身份备受关注。他在个人抖音账号中分享了大量关于创业经营的经验,并对跨境电商领域进行了深入的行业分析与解读。
而在这种个人IP背后,实际上也存在商业方面的考量,项乐宏的个人简介中就提到“海外仓入驻请联系”,这实际上就是在为乐歌的海外仓业务进行宣传。
但不难发现,公众对其态度存在明显分歧,许多评论和留言涉及“股价下滑”“受骗”等话题,甚至有用户质疑:“在抖音上琢磨宏观经济,作为一家公司的高管,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研发和技术突破上吗?”
利润大幅下跌,董事长薪酬却翻倍
乐歌股份专注于智能家居和海外仓两大核心业务。近年来,公司显著增加了对海外仓领域的投入。
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某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了15.44亿元,同比增长了37.69%,这一成绩表明公司在业务扩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5176.63万元,同比减少了35.17%。与此同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579.8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129.09万元下降了37.52%。这表明尽管收入增长明显,但公司的盈利能力却出现了较大下滑。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公司在营收上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利润空间似乎未能同步提升,甚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缩水。这种情况可能与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或非经常性收益减少等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降幅更为显著,这说明公司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正在面临一定压力。 未来,公司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加强主营业务的竞争力,以实现收入与利润的均衡增长。此外,还需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业务的影响,及时调整战略方向,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乐歌公司在2024年的年报中披露,其毛利率为29.15%,较上一年度下降了7.38个百分点;净利率更是降至5.92%,同比下降了10.3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海外仓业务的规模持续扩大,但该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0.37%,与智能家居产品的43.16%毛利率相比差距明显。这一情况在第一季度财报中并未详细说明。从整体来看,尽管公司业务扩展迅速,但不同板块之间的盈利能力差异显著,这或许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市场布局上的挑战。未来,如何平衡各业务线的发展,提升整体盈利水平,将是乐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乐歌在年报中提到,2024年其海外仓运营面积较上年显著扩大。然而,由于新租赁会计准则导致租金提前确认,加之新仓库货架安装周期较长,库容需逐步释放并经历爬坡阶段,同时公司还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与业务方向,研发投入随之大幅增加。此外,研发、营销及IT团队规模有所扩充,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运营成本。另外,海运费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也对跨境电商业务的成本构成压力,进而影响了整体利润表现。
尽管乐歌的海外仓业务占比持续扩大,但这一涉及重资产运营的领域,其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且面临更多外部不确定性,这些因素无疑给乐歌股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压力。 从行业角度来看,乐歌在海外仓储布局上的投入体现了其对全球市场拓展的战略眼光,但也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大的财务负担与经营风险。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如何平衡短期资金流与长期战略布局,成为乐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这也提醒相关企业,在追求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需更加注重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例如,乐歌在年报中曾指出,美国佐治亚州Ellabell海外仓项目因项目建设规划及审批流程沟通推进耗时较长,影响了项目整体招投标建设进度,因此其建设期由 18 个月延长至 30 个月。
要知道,去年11月下旬,该项目破土动工,预计总投资金额高达7800万美元(折合约6.5亿元人民币),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英尺,如今大幅推迟进度,可能将会对未来盈利造成影响。
尽管乐歌在2023年遭遇了净利润大幅下滑以及海外仓业务受阻的挑战,但公司高管的薪酬却逆势上涨。数据显示,董事长项乐宏2023年的税前报酬为145.85万元,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攀升至289.04万元,增幅达到98.17%。同样,副董事长姜艺的薪酬也从2023年的98.13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86.78万元,涨幅为90.34%。 这一现象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与讨论。在企业面临经营困境时,管理层薪酬的显著提升无疑会引发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满。一方面,这可能反映出公司在激励机制上的考量,希望通过高额薪酬留住核心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可能被视为对股东利益的一种忽视,尤其是在业绩不佳的背景下,更需要通过合理的薪酬分配来传递责任共担的理念。 总体来看,如何平衡高管激励与企业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对于乐歌而言,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或许更需要关注如何通过稳健的经营策略重拾投资者信心,而非仅靠高薪来维系管理团队的稳定性。
此外,《BUG》栏目还发现,在所有高管层中,项乐宏和姜艺二人薪酬上涨幅度为最高。
截至发稿,乐歌股价收盘价为15.27元,相较于近一年最高点20.1元已下跌24%,而距离其历史最高点44.8元已下跌65.9%。
专家:“押宝”海外市场隐患大
上海夏至良时咨询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向《BUG》栏目表示,乐歌股份当前的核心矛盾在于“规模扩张”与“盈利承压”的短期失衡。其公司战略重心向重资产的海外仓倾斜,但该业务毛利率仅10.4%,远低于智能家居业务的43%,叠加传统产品增速放缓,双轮驱动模式尚未形成有效协同。
在他看来,面对海外市场波动以及内部管理风险的叠加影响,乐歌的业绩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未来,乐歌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海外仓的运营效率,并通过智能家居业务的创新与海外仓服务形成协同效应。如果短期内难以优化现金流状况或提升库容利用率,外部环境的变化很可能会持续压缩其盈利空间。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称,根据乐歌股份的财务报告,其营业收入呈现同比增长态势,这反映出公司在市场扩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果。特别是其“左手产品,右手海外仓”的运营模式,已经获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
然而,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的同比下降,反映了企业在成本管理和盈利能力上的压力。从官方的分析来看,海外仓运营面积的增长、新会计租赁准则的实施、新仓货架安装周期较长、库容逐步释放和产能爬坡过程中的挑战,再加上新业务的探索、研发投入的加大以及海运费用持续处于高位等多重因素,共同构成了成本上升、利润承压的主要原因。 这一系列情况表明,企业在扩张过程中面临诸多现实困难。一方面,全球化布局虽然有助于提升竞争力,但随之而来的管理复杂性和运营成本也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业务的开拓虽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也意味着短期内需要承担较高的投入风险。此外,外部环境如海运费用的高企,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这提醒我们,企业在追求规模增长的同时,更需注重精细化管理和内部效率的提升。未来,如何平衡短期压力与长期发展,将是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江瀚表示,乐歌股份作为一家深度涉足跨境电商领域的企业,其业务发展直接受到海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海外仓的运营成本不仅仅包含仓储费用,还与所在地的租金水平、人力资源成本以及物流费用等因素紧密相关。
当海外市场遭遇波动时,诸如租金上涨、物流受阻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这些因素都会对乐歌股份的运营成本与盈利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新会计租赁准则的推行,将原本分期支付的租金调整为一次性计入前期成本,这无疑加重了企业的短期资金压力。这一系列挑战不仅考验着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凸显出企业在适应新规则时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在我看来,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经营策略,同时积极寻求创新解决方案,以减轻外部环境带来的冲击,确保长期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40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