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狗三小时?堪培拉新法引爆伦理风暴:宠物权益是否已越界?
7月8日消息,喜欢养狗的人将迎来新变化,近日,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计划推出一项新的法律规定,要求狗主人每天必须陪伴自己的狗狗至少3个小时,同时禁止使用伸缩牵引绳以及进行声带切除手术(即“去吠术”)。 这项规定旨在提升宠物狗的福利水平,强调人与宠物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对动物权益的关注正在逐步加强。禁止伸缩牵引绳可能是为了减少狗狗在户外活动时因失控而带来的安全隐患,而禁止“去吠术”则体现了对动物自然行为的尊重。这些措施虽然可能给部分养狗人士带来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推动更负责任的养宠文化。
据悉,《澳大利亚首都领地犬只福利实务守则(草案)》目前正通过首都领地政府的社区反馈网站向公众征求意见,该守则的最终版本有望在明年年初正式成为法律。 这份草案的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政府在制定涉及动物福利政策时对公众意见的重视。犬只作为许多家庭的重要成员,其福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此次草案的出台,不仅有助于规范养犬行为,也反映出社会对动物权益认知的提升。随着法律程序的推进,未来如何在实际执行中确保标准落实,将是衡量该守则成效的关键。
文件列出了“所有狗主人及负责照管狗只的人员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标准”,并详细说明了如何达到这些标准,同时强调“本守则旨在确保所有狗只始终得到恰当对待,以保障它们的舒适、安全及身心健康。” 我认为,这一守则的出台体现了社会对动物福利关注度的提升,也反映出政府在规范宠物管理方面的积极态度。通过明确责任与行为准则,不仅有助于减少因管理不当引发的纠纷,也能为犬只提供更安全的生活环境。这样的制度设计,既是对动物权益的尊重,也是对公众健康与社会和谐的负责任表现。
例如,《草案》新增了多项强制性的动物福利规定,其中包括对“去吠术”(即通过手术去除声带组织以减少犬只吠叫行为)作出更为严格的限制。
文件称:狗的主人或管理者应意识到,持续吠叫属于行为问题,而手术并不能解决其根本原因。
目前,只有注册兽医可以实施这种手术,且仅作为 “除安乐死之外的最后手段”。
狗的主人或照管者还必须确保狗每天有 “合理时长的人类接触,至少3小时”,以及充足的锻炼、适宜的住所和 “环境丰富化” 措施,包括 “抚摸、梳理、训练、自由奔跑、玩耍和安全的咀嚼物”。
当狗在户外时,必须能获得 “充足的庇护所”;在室内时,需有 “舒适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充足的休息或睡眠区域、定期外出的机会,以及专门的如厕区域”;食盆、水盆及狗的整体生活环境 “必须保持清洁”。
早在2019年,堪培拉就通过《动物福利立法修正案》,成为全球首个承认动物为 “有感知能力的生物” 而非 “财产” 的司法管辖区。
这一理念认可 “动物具有内在价值,理应得到同情对待”,且 “人类有责任照顾动物的身心福利”。
该法案将虐待动物的处罚提高了一倍,最高可判处2年监禁或3.2万澳元罚款(或两者并罚),并新增了一系列罪名:包括击打或踢踹动物、遗弃动物、将动物关在可能导致其受伤、应激或死亡的车内等。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立法调整体现了对动物权益保护的进一步重视。将惩罚力度提升,不仅有助于震慑潜在的虐待行为,也反映出公众对动物福利意识的增强。新增的罪名覆盖了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虐待形式,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然而,法律的执行效果仍需依赖于执法机构的严格落实与社会监督的配合,才能真正实现保护动物的目的。
《修正案》还规定,若宠物主人将狗长时间关起来且超过一天不让其活动,将面临最高4000澳元的罚款;在行驶的车辆中未约束好动物,最高可判处1年监禁或1.6万澳元罚款。
此外,法律允许在确实必要的情况下(如没有其他合理选择,且已尝试联系警方)为保护车内动物免受重伤或死亡而实施破窗救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62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