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暗藏哪些你不知道的安全风险?
近段日子,各种充电宝的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鼓包、起火甚至大规模召回事件频发,使得如今乘坐飞机和高铁时,充电宝必须经过特别的安检程序。 近年来,充电宝的安全隐患屡见不鲜,不仅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尽管相关厂商不断加强产品标准,但市场上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不小的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对充电宝的管理日益严格,尤其是在交通出行方面,要求更加细致的检查,以确保旅途安全。这一系列措施虽增加了旅客的流程负担,但也体现了对公共安全的高度重视。
不过这些安全隐患并不仅限于个人使用的充电宝,共享充电宝同样面临类似问题。只要在各个平台上搜索“共享充电宝起火”,就能看到大量相关新闻报道。
似乎,这玩意儿也不是很靠谱的样子。
为了了解共享充电宝在材料和安全性方面的真实情况,我们这次特意购买并拆解了美团、怪兽、小电、街电这四个市场上最常用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带大家深入了解它们的内部构造和用料情况。
事实上,这些共享充电宝刚到货,托尼就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方说大家普遍关注的3C认证,尽管各家产品外壳上都印有多种安全认证标志,但其中仅有一款产品明确标注了3C标识,另一款也仅有少量产品带有该标识。
另外两款可能是出厂时间较早,未能赶上3C强制认证;也可能是厂商为了省事,根本就没有申请认证。
针对这两款具备3C认证的充电宝,托尼也进行了相关查询;通过与质量认证中心的数据比对,目前尚未发现存在虚假标注3C认证的情况,看来产品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看法观点:从目前的核查结果来看,这些充电宝在认证信息上表现较为规范,消费者在选购时可以多关注产品的官方认证信息,以确保购买到质量可靠的产品。同时,这也反映出部分厂商在合规性方面有所提升,值得肯定。
但需要注意到,在租用充电宝时,如果想提前了解所借设备是否具备3C认证,目前来看还是很难实现的。现有的机器或小程序都没有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因此,能否租到带有3C认证的充电宝,只能靠运气了。
比如我们在此次测试中,就遇到了一个极端反例——托尼凭借运气,在首次抽取时就租到了一块定版于2018年的远古老宝贝。
由于测试的统一性要求,托尼之后不得不自费99元,再次前往商场随机租借一个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最终才拿到一个生产日期较为新鲜的充电宝。
但这些信息如果不拆开查看是无法得知的,有些你看起来外观还不错的共享充电宝,可能已经是五六年以前的老型号了。
不过,尽管共享充电宝的3C认证标识出现的位置较为随机,但托尼在拆解后发现,各品牌在机身做工方面普遍较为坚固。
比方说,在电芯的安全防护方面,不同厂商普遍采用塑料支撑板或缓冲泡棉等方式进行保护。
甚至有些品牌的外壳设计得非常牢固,托尼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成功拆开保护壳。
因此,在此情况下,大家可以放心,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轻微的碰撞或刮擦,也不必过于担心会引发火灾。
而到了电芯部分,各家就不太一样了。在电芯形态上,除了其中一家的老款充电宝用的是 18650 圆柱电芯外,其余均为软包电芯。
目前在电芯上印有3C标志的厂商仅有两家,且这两家的供应商均来自安普瑞斯——正是此次充电宝爆炸事件中被曝出使用劣质电芯的品牌。
虽然这品牌在此次充电宝事件中口碑受到一定影响,但托尼还是要强调一下,并不是所有安普瑞斯电芯都存在短路问题。
如果不太放心的话,还是建议去质量中心官网上查询一下,充电宝外壳上的型号是否在被吊销 3C 的名单里。
至于具体的上市时间和电芯来源厂商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仅为本次拆解测试所得的充电宝数据,不代表该品牌所有产品的实际表现。此次数据仅反映特定样品的情况,不能作为对品牌整体产品质量或性能的全面评价。在关注产品性能的同时,也应理性看待单一测试结果,避免以偏概全。消费者在选购时,应综合参考多方面的信息和用户反馈,做出更科学的判断。
除了电芯之外,硬件电路的问题也很容易导致充电宝安全性翻车。
好在,这次的这几款充电宝在电路上都没有明显的缺陷,尤其是对于安全方面的保护设计,都做得比较到位。
各家在电路设计中均引入了电源保护IC,配合MOS管实现对电池的过充、过放及过流保护。
在温度控制方面,这些品牌都已经配备了相应的监测与保护机制。没想到的是,罗马仕在这方面一直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未能全面推广温控防护,而在其他共享充电宝品牌中,这已经是标配功能,这种对比确实有些讽刺意味。
托尼在仔细查看后发现,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在NTC(热敏电阻)的安装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种细微的差别可能影响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温度监测效果,进而对电池安全和使用寿命产生一定影响。尽管目前尚未有明确数据表明这些差异会导致严重问题,但作为消费者,在选择共享充电宝时,仍应关注其安全设计和质量标准,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比如:部分品牌采用的是将 NTC集成在PCB上,通过导热硅胶将电芯与 PCB 上的 NTC 相连,以实现温度检测。
另外一些品牌则是将NTC传感器贴在电芯上进行温度监测,并通过飞线与PCB板实现连接。
实现的功能大同小异,若非要比较优劣,托尼认为第二种方案在稳定性方面略胜一筹。 从技术角度来看,两种方案在功能实现上差异不大,但稳定性往往是决定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第二种方案在应对复杂情况时表现更为可靠,这或许正是其优势所在。对于用户而言,稳定性的提升意味着更少的故障和更流畅的操作体验。
毕竟,即使硅胶的导热性能再优异,其测量精度仍然无法与直接对电池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相比。
另外在 PCB 上,托尼也发现了一些厂商们的小细节。
一些厂商会在PCB上涂抹三防胶,以增强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焊接工艺方面,也有不少厂商追求更精细、更高质量的制造标准,力求提升产品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这些细节上的投入,反映出企业在产品质量上的重视,也体现了行业在技术层面不断进步的趋势。
所以,在安全性方面,共享充电宝还是有一定保障的;真要有问题的话,电芯出状况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共享充电宝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安全标准,多数品牌也通过了相关质量认证。不过,尽管整体风险较低,但若出现故障,往往与电池本身的质量或使用环境有关,电芯问题仍是潜在隐患之一。因此,用户在使用时仍需保持一定警惕,选择正规渠道提供的设备,以降低可能的风险。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注意到,共享充电宝在设计方面确实做得相当不错。
可能厂商们也已经考虑到,与其让因自家发光logo充电宝支架自燃的新闻登上热搜,不如在材料选择上多投入一些成本,从源头上避免安全隐患。 我认为,这类事件反映出部分企业在产品设计和质量把控上的疏忽。虽然外观设计和营销噱头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但安全始终是产品的底线。在追求创新与美观的同时,企业更应重视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以真正赢得用户的信任。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这期内容就会跟大家推荐共享充电宝了 —— 因为对比它们在安全方面的用心,共享充电宝的实际充电体验就堪称 “比烂” 了。
首先,在托尼拆解的共享充电宝中,其标称功率普遍在10到15瓦左右,与目前厂商所宣传的“百瓦快充”相比,确实存在明显差距,显得技术更新缓慢、缺乏进取精神。
这其实也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共享充电宝的老套路了 —— 你们充电快了,店家还怎么收时租?所以共享充电宝的充电功率肯定是越慢才越有赚头。。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还发现街电18年老版本的充电宝为iPhone充电时,仅能提供2.6W的功率,这一现象令人惊讶。 从技术角度来看,充电宝的输出功率直接影响充电效率,而2.6W的功率显然远低于现代设备所需的正常水平。这不仅反映出部分老旧设备在技术迭代中的滞后,也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充电设备时需关注其性能参数。街电作为较早进入市场的品牌,其产品在多年后仍存在如此明显的性能缺陷,或许与其持续更新维护机制有关。这一现象值得行业和用户共同反思。
我这么跟你们解释吧,这个充电功率,甚至可能还没你把手机插在电脑的 USB 接口上充的快。。。
除了这个特例之外,其余四个充电宝(包括街电的新版本充电宝)测得的功率数据与标称值基本一致,差异不大。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市面上的充电宝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能够较好地满足其宣传的性能指标。不过,消费者在选购时仍需保持谨慎,尤其是对于那些存在明显偏差的产品,更应关注其真实性能是否符合自身需求。
具体的功率测试数据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仅为本次拆解测试所得的充电宝数据,不代表该品牌所有产品的实际表现。此次数据仅反映特定样品的情况,不能作为对品牌整体产品质量或性能的全面评价。在关注产品性能的同时,也应理性看待单一测试结果,避免以偏概全。消费者在选购时,应综合参考多方面的信息和用户反馈,做出更科学的判断。
另外,托尼在本次租用充电宝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
正如托尼之前所说,这次测试的充电宝虽然是随机购买的,但没想到竟然抽中了这样一款年代感十足的老款产品。 在我看来,这种“老宝贝”虽然在性能上可能已无法与如今的高端产品相比,但它的存在却让人不禁回想起过去那段科技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光。在如今快节奏、追求极致体验的时代,偶尔遇到这样一件带有怀旧色彩的产品,反而能引发人们对技术变迁和产品迭代的思考。它不仅是实物的留存,更是一种记忆的载体。
在租赁过程中,托尼发现市场上存在充电宝新旧混租的现象,这在行业内较为普遍。
我们在租用设备时,如果不仔细辨认,还是有可能会抽到老款产品。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少见,反映出管理流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疏漏。对于用户而言,这不仅影响使用体验,也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相关方应加强产品标识的清晰度与管理的严谨性,以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
不过厂商们并非始终不作为,托尼在使用租充电宝时发现,部分小程序已经加入了归还点的查询功能,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这一变化反映出企业在服务细节上的逐步优化,虽然整体行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但至少在某些方面开始注重用户体验的提升。这种改进虽小,却也值得肯定。
以前托尼还充电宝,经常会因为不知道租赁机器是否有有空位,而在附近各个租赁点来回跑;好不容易换了一家,却发现机器上满当当的充电宝,非常绝望;最后不得不花 99 块钱将其买断。
现在有了这项功能,只需在归还前用手机查看一下,就能知道附近有哪些可归还的地点,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也显得更加文明。
总的来说,共享充电宝虽然在充电速度上相对落后,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不算快,但在使用安全方面仍具备一定的保障。
因此,在托尼看来,这种产品的主要作用是应急,而不是高效地补充能量。
如果外出时间较长,建议大家自行携带充电宝。如果实在需要使用共享充电宝,也要留意租赁时长,并提前查看归还网点,避免因超时而被迫购买设备。
毕竟,与其花费99元购买这个产品,还不如下班后去好好吃一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02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