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豪掷巨资稳台积电,政府援手化解38亿债务危机
9月5日消息,英特尔首席财务官大卫・津斯纳(David Zinsner)在昨日举行的花旗2025全球科技、媒体与电信峰会上透露,公司将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股权资金,用于偿还2025年底前到期的债务。这一举措反映出英特尔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策略调整,也显示出政府支持对企业债务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借助外部资金缓解债务压力,有助于公司更专注于技术发展和市场拓展,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津斯纳表示,在获得美国政府注资之前,英特尔仍有约57亿美元(现汇率约合407.19亿元人民币)的补贴尚未到位,此外已到账的22亿美元(现汇率约合157.16亿元人民币)拨款仍存在“追索权”,同时来自《芯片法案》的30亿美元(现汇率约合214.31亿元人民币)“安全飞地”资金也尚未明确。
在获得美国政府投资后,相关不确定性得以消除,资金转换为股权,除分阶段拨付的30亿美元外,其余资金已提前到位。该消息公布后,英特尔股价当日上涨2%。
他补充说,美国政府的投票将遵循董事会的建议,不会对公司日常运营产生影响。随着Altera的剥离预计将在数周内完成,公司还将额外获得35亿美元资金;软银的投资也将在本季度完成审批流程。英特尔表示将利用这部分资金偿还今年到期的38亿美元债务,并明确表示“不打算对其中任何部分进行再融资”。 从当前的市场动态来看,这一系列举措反映出英特尔在财务结构上的调整意图,旨在优化资本配置并增强财务稳定性。同时,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保持了一定的边界,显示出政策层面对于企业自主经营的尊重。这种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助于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更具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津斯纳在回应花旗分析师克里斯托弗・丹尼利关于拆分代工业务的提问时表示:“这并非完全不可能,但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他进一步指出,由于政府持有相关认股权,即便考虑出售股权,代工业务的出售比例也不会超过49%。 从目前的表态来看,企业对于拆分代工业务持谨慎态度,主要受限于股权结构和政策因素。这种限制可能会影响未来资本运作的灵活性,也反映出企业在战略调整时需平衡多方利益。短期内,代工业务保持现状的可能性较大,但长期是否会有变化,仍需关注相关政策和市场动态。
他承认英特尔“过去几年存在超前投资失误”,“这对我们并不有利”。不过他同时强调,新任 CEO 陈立武对下一代 14A 制程愈发有信心。尽管仍存在 14A 无法吸引客户的风险,但他认为可能性“相对较低”。
他还透露,14A制程的成本将高于18A,主要原因是需要引入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刻(HighNA EUV)设备,同时涉及更多的光刻工艺步骤。
近年来,英特尔已逐步将部分产品交由台积电代工。目前,其LunarLake和ArrowLake系列处理器均依赖台积电进行生产。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这种合作模式反映了半导体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对于英特尔而言,借助台积电的先进制程技术,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这也显示出全球芯片制造产业链正在经历新的调整与重构。
津斯纳坦言:“英特尔表示会将部分产品交由台积电代工,他们提到这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于双方而言,台积电一直都是非常出色的合作伙伴。” 从目前的产业趋势来看,芯片制造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技术与产能的互补性愈发明显。英特尔选择台积电作为代工伙伴,不仅体现了对台积电技术实力的认可,也反映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向更加灵活、高效的模式演进。这种合作方式有助于双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同时也为行业树立了合作共赢的典范。
他指出,目前约有30%的英特尔产品由台积电代工生产。尽管未来这一比例可能会有所减少,但依然会明显高于十年前的水平。英特尔对台积电的依赖程度,将取决于其代工业务的进展以及各类产品在制造需求上的变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87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