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巨头震撼亮相,歌尔引领链博会未来
科技快讯中文站
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于11月26日至11月3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成功举办。此次展会的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展示了包括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在内的六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在此次博览会上首次亮相,展示了其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 歌尔的参展不仅彰显了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断努力与进步。通过这次展会,歌尔向世界展示了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案,这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实力的一次全面检阅,也为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平台。此外,歌尔在绿色制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更是体现了企业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视,这种前瞻性的思维和行动,无疑为其他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走进歌尔展区,一条正在有序运行的小型智能柔性生产线格外吸引人。现场观众可以使用与生产线连接的智能终端,选择产品颜色并定制签名。根据个性化需求,该生产线能够迅速组装多种标准化生产模块,通过激光雕刻、人工智能识别检测等工序,快速完成定制化产品的生产。此外,生产线的运营数据和状态还能通过Apple Vision Pro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产线的模拟仿真和虚拟调试,使生产管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据工作人员介绍,歌尔的制造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歌尔从2003年开始自主研发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在消费电子产品的声学、光学、电学等零组件以及VR/AR、智能耳机、智能穿戴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成功案例和应用经验,具备自主开发光学设备和高精度组装设备的能力,实现了生产线体的快速交付。凭借在柔性生产线共线、混线生产方面的丰富经验,歌尔自主研发了一条小型智能柔性生产线方案,能够实现多种产品的快速导入与切换,特别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定制化产品生产。此外,歌尔还展示了已经量产的客制化手机壳柔性生产线,可以同时生产四种尺寸和颜色各异的产品。 歌尔在制造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发展,不仅提升了其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竞争力,也为其赢得了更多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通过不断优化和升级生产线,歌尔不仅满足了市场对于多样化产品的需求,也为自身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值得其他制造企业学习和借鉴。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工业4.0时代,人工智能(AI)技术正成为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力量。AI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决策支持,为生产制造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歌尔自主开发的AI人工智能平台,具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工业大模型等技术能力,能够覆盖计算机视觉、工业知识图谱、预测性维护、工艺参数优化等多种智能制造工业场景。此次展会上,多款自研AI智能装备也悉数亮相,展示了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成果。 其中,AOI外观检查机通过AI视觉大模型进行多维度外观检查,其视觉及运动控制算法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这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外观质量,还大幅提高了检查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五轴点胶机则运用3D成像和AI智能算法自动计算涂胶路径,并结合精密运动控制系统实现了产品的精准涂胶和高效检测,其精度和检测能力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一技术的应用,无疑大大提升了生产过程中的精度和可靠性,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此外,柔性材料组装机采用行业首创的3D视觉AI手感控制组装技术,使3D相机与机器人协同工作,自动感知扣合受力,并结合AI路径规划算法,显著提升了产品的组装效率和精度。这种智能化的组装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来看,歌尔在AI技术应用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沿,不仅推动了自身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也为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场智能化变革中来,共同推动制造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全球范围内,绿色制造正在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歌尔也将绿色发展视为其未来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研发节能环保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深化能源管理,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并持续探索清洁技术。在此次展会上,歌尔展示了其在可再生能源、零填埋和材料回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光伏屋顶总装机容量已达到49.37兆瓦,获得了废弃物零填埋(铂金级)认证,零填埋项目覆盖面积达125.8万平方米,在与客户的合作项目中开展材料回收专项,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动绿色制造进程。
此外,为适应产业升级的发展需求,歌尔展示了其在员工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如积极探寻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建立了歌尔匠造培训中心,并与多所高校深入合作,致力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此举在解决学生的就业意愿、匹配企业岗位需求以及入职后的稳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75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