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动态
2024
12-03

英特尔市值蒸发万亿,CEO惨遭下课 绝地反击方案曝光

企业动态
jinting
围观6649次
0条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3日 19:28:37

英特尔市值蒸发万亿,CEO惨遭下课 绝地反击方案曝光

英特尔颠覆之路:CEO下课引发万亿市值蒸发,绝地反击方案曝光

科技快讯中文网

   临近年底,CEO这个岗位也不好待。

英特尔市值蒸发万亿,CEO惨遭下课 绝地反击方案曝光

   近日,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宣布辞职,这一消息尚未平息,知名芯片巨头英特尔也紧随其后,宣布现任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将退休,并退出董事会。 在我看来,这两起高层人事变动事件不仅反映了当前全球商业环境的复杂性,也揭示了企业面对挑战时所做出的战略调整。尤其是在科技与汽车行业,技术革新和市场变化的速度要求领导层具备极高的适应性和前瞻性。帕特·基辛格在任期间,英特尔经历了从传统芯片制造到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转型,他的退休无疑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而Stellantis集团的CEO变动则可能预示着公司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战略方向或将迎来新的调整。这些变动都提醒我们,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而言,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变革,把握未来趋势,是至关重要的。

英特尔市值蒸发万亿,CEO惨遭下课 绝地反击方案曝光

   消息来得有些突然,许多人还未能完全理解其影响,但在投资者看来,这却是一件好事。消息传出当天,英特尔股价迅速上涨接近6%。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次的消息无疑为英特尔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投资者对这种突发利好消息的积极反应,不仅反映了市场对于英特尔未来发展的信心,也显示出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巨头们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革新寄予厚望。当然,这样的股价波动也提醒我们,市场的反应往往是瞬息万变的,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短期的市场热情转化为长期的业务增长动力。

英特尔市值蒸发万亿,CEO惨遭下课 绝地反击方案曝光

   英特尔近期的表现确实令人担忧。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由盈转亏,这一变化无疑反映了市场对其业务状况的不满。今年以来,其市值已经缩水接近一半,这表明资本市场对这家科技巨头的信心正在下降。面对这样的业绩下滑,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都期待英特尔能够迅速调整策略,重振旗鼓。长期来看,技术创新和市场适应性将是决定英特尔能否恢复增长的关键因素。 从当前形势看,英特尔需要在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上寻找新的平衡点,同时加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以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和支持。此外,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英特尔还需要密切关注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以便及时做出战略调整。

英特尔市值蒸发万亿,CEO惨遭下课 绝地反击方案曝光

   关于当前炙手可热的AI与汽车业务领域,英特尔相较于其竞争对手如英伟达、高通等,似乎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一现象反映出,在快速发展的科技行业中,英特尔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布局和发展速度上可能稍显迟缓。尤其是面对AI技术与智能驾驶的迅猛发展,英伟达和高通凭借其在GPU和通信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已经在相关市场占据了有利位置。这不仅意味着英特尔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创新,同时也提示了传统科技巨头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定义自身定位的重要性。

英特尔市值蒸发万亿,CEO惨遭下课 绝地反击方案曝光

   据知情人士透露,基辛格的卸任背后另有隐情,董事会认为他未能成功带领公司赶上英伟达的步伐,因此基辛格实际上是被“要求退休”。

英特尔市值蒸发万亿,CEO惨遭下课 绝地反击方案曝光

   01 “史上摧毁市值最多的CEO”

英特尔市值蒸发万亿,CEO惨遭下课 绝地反击方案曝光

   作为在英特尔服务了33年的资深员工,63岁的基辛格在担任CEO之前,职业生涯可谓一路顺遂。

   1979年,他以品质保障工程师的身份加入公司,1993年成为公司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2001年,基辛格被任命为英特尔首任首席技术官(CTO),负责推动包括酷睿和至强芯片系列在内的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这两款产品至今仍是英特尔的核心盈利来源。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基辛格在英特尔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技术背景和管理能力使他在公司内部迅速崛起,并且在担任首席技术官期间,成功推动了多项关键技术的开发与推广。这不仅证明了他的个人能力,也反映了英特尔对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基辛格的成功经历也为其他科技公司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即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

   2009年,英特尔前高管在离开公司多年后,先后在EMC和VMware积累了丰富经验,最终于2021年重返英特尔,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当时,英特尔正面临来自激进投资者的巨大压力,要求对公司进行重大重组。基辛格上任后,面对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果断推行了名为IDM 2.0的五年转型战略。 从我个人观察来看,基辛格的回归为英特尔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他不仅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而且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这对于当前处于转型关键期的英特尔来说至关重要。IDM 2.0计划旨在通过强化内部制造能力、扩大外部合作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等多方面举措,帮助英特尔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地位。尽管这一过程充满挑战,但若能成功实施,无疑将为整个行业树立一个新的标杆。

   在人工智能时代,基辛格重新定位了英特尔,使其成为主要专注于芯片代工的制造巨头,与三星和台积电两大芯片制造商相抗衡,并计划在美国及海外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众多芯片工厂。

   不过基辛格的计划并没有达到预期,今年一季度开始,公司对外代工业务的收入连续三个季度低于1亿美元,也就是说当前对外代工基本没有获得规模化客户订单。

   今年,英特尔已决定将其代工业务拆分为一家独立的子公司,并且同时宣布暂停其在欧洲的两个重要项目,旨在通过外部融资来支持业务发展。 这一决策反映了英特尔在面对全球芯片市场激烈竞争时的战略调整。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英特尔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挑战。将代工业务拆分出来不仅有助于该业务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还能让母公司更专注于核心产品的发展。暂停欧洲项目的决定则显示出公司在资源配置上的谨慎态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优化资本使用效率,寻找更有利的融资途径。总体来看,这些举措表明英特尔正在积极适应行业变化,力求在未来保持竞争力。

   大举开疆扩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再叠加疫情期间全球经济下行、芯片限制等因素,英特尔的营收和利润开始出现问题。

   今年二季度,英特尔营收12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29亿美元下降1%;毛利率为35.4%,上年同期为35.8%。

   财报中提到,由于收入与利润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公司决定实施一项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成本削减计划,预计裁员比例将超过15%,大约涉及17500名员工,大部分裁员工作计划在2024年底之前完成。 这一消息无疑给众多员工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尽管公司在声明中强调这是为了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以确保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大规模裁员对于被裁员工及其家庭来说,意味着生活上的巨大变动和挑战。同时,这也反映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在面临压力时所采取的一些必要但艰难的决策。希望公司能够尽可能地为受影响的员工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也期待公司能够通过此次调整实现更好的转型和发展,最终重回增长轨道。

   财报一出,震动股市,一个交易日内,英特尔市值缩水了318亿美元,创下其近40年来单日跌幅最大的记录之一。

   今年三季度,英特尔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营收达到133亿美元,虽然较第二季度有所提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业绩显著恶化,从盈利状态转为亏损状态,亏损额高达166亿美元。 这一巨额亏损不仅反映出当前市场环境对英特尔的冲击,同时也暴露出公司在转型过程中的挑战。随着技术进步和行业竞争加剧,英特尔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同时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以重振投资者信心并恢复盈利能力。此外,面对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需求增长,英特尔还需调整战略方向,抓住新的市场机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英特尔第三季度的毛利降至19.97亿美元,同比下滑了66.8%,而其15%的毛利率也显著低于去年同期的42.5%。公司的利润主要仍依赖于PC客户端业务的贡献。 从这份财报可以看出,英特尔当前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尽管PC市场的稳定表现暂时支撑了公司的业绩,但毛利率的大幅下滑反映出其在其他高增长领域如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领域的进展并不理想。这种高度依赖PC市场的状况使得英特尔的未来增长路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迭代的背景下。如何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加速新兴业务的发展,将是摆在英特尔面前的重要课题。

   尽管客户端业务依然是英特尔的核心支柱,但其第三季度的表现依旧不尽如人意。根据财报,英特尔的客户端业务收入为73.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7%。相比之下,竞争对手AMD的客户端业务收入则增长了29.5%。 这种对比凸显了英特尔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所面临的挑战。虽然英特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是个人电脑市场的主导者,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市场格局也在不断演变。AMD凭借其强大的产品线和有效的市场策略,在这个季度取得了显著的增长。这不仅反映了AMD的产品优势,也表明了英特尔需要在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加倍努力,以重新夺回市场份额,并应对来自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即使是行业巨头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在熟悉的领域丢了城池,AI的新领域也没有得到开拓。

   目前,数据中心和AI市场的主要需求集中在GPU领域,但这一市场大部分已被英伟达和AMD的集成CPU/GPU产品占据。尽管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在数据中心及AI业务方面的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但从整体市场来看,这一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季度财报公布之后,道琼斯指数迅速将英特尔从成分股中剔除,换成了英伟达。

   英特尔的股价也是一路下滑,一度下滑至18.5美元,创下2013年以来新低。

   截至目前,英特尔最新的市值为1032亿美元,甚至还不足2021年的一半。这意味着,在基辛格担任CEO的不到四年时间里,英特尔的市值缩水了大约1500亿美元(约合1万亿元人民币)。

   CNBC评论员David Faber认为,基辛格是“史上摧毁市值最多的CEO”。

   02 15年汽车业务的摇摆

   主营领域遭遇挫折,英特尔决定“再度”聚焦于汽车市场。

   为什么要说再?

   早在2009年,英特尔就开始进军智能汽车领域,特别是在自动驾驶赛道上,谷歌自动驾驶项目的初期阶段,使用的就是英特尔的Xeon服务器级CPU和阿尔特拉(Altera)的FPGA芯片。当时,英特尔为这些早期自动驾驶项目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这么来看,从这一波自动驾驶发展的维度来看,英特尔确实是底层算力的核心提供者,它拥有足够的机会深入参与到这一赛道中。 英特尔凭借其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深厚积累,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范围的扩大,对于算力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英特尔不仅能够提供强大的硬件支持,还能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未来,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拓展,英特尔有望在自动驾驶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此外,英特尔还应加强与汽车制造商及其他相关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协作的生态系统,以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尽管英特尔当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PC和移动市场,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前景尚不明朗,因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一段内容揭示了英特尔在面对新兴技术时的战略选择问题。英特尔作为一家科技巨头,在面对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时,往往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在自动驾驶领域,虽然其商业潜力巨大,但早期的技术成熟度和市场需求都存在不确定性。英特尔的决策反映了大型企业在面对新技术时的保守态度,这种保守可能源自对风险的规避以及对现有业务模式的依赖。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那些能够及时调整战略的企业将更有可能抓住未来的机遇。对于英特尔而言,若能重新评估自动驾驶领域的价值,并加大投入,或许可以避免错失重要的市场机会。

   此后15年,英特尔在过去十年间更换了四任CEO,其对汽车芯片领域的战略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尽管在不同阶段,公司内部多次意识到汽车业务的战略重要性,但最终的结果却总是令人遗憾。每次新领导上任后,都会重新评估公司的整体策略,其中汽车芯片领域自然成为重点考虑的对象。然而,由于市场环境和技术趋势的快速变化,英特尔在这一领域的进展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在我看来,英特尔在汽车芯片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迭代速度加快,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二是市场竞争加剧,不仅有传统竞争对手加大投资力度,更有新兴企业迅速崛起。此外,战略上的摇摆不定也是导致其难以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频繁更换CEO可能会导致战略方向不一致,进而影响到公司在该领域的长期布局和发展规划。因此,未来英特尔要想在汽车芯片市场上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加强技术创新,还需要在战略层面保持连贯性和前瞻性。

   自2010年开始开发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采用英特尔Atom处理器,并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大众、日产等众多车企。

   然而在2012年6月,特斯拉Model S震撼登场,其搭载的基于英伟达Tegra处理器的车载系统实现了对车辆各项功能的控制集成,这意味着与之前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相比,Model S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和体验上的巨大飞跃。

   英特尔此前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方面的诸多努力,在这种颠覆性的改变下最终未能取得预期成果。 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技术市场的快速变化,也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道理:即使像英特尔这样拥有强大技术和市场影响力的企业,也无法保证所有领域的投资都能成功。在高科技行业,尤其是汽车行业,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传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市场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现象提醒我们,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和技术的变化,不断调整战略方向,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也警示其他企业在进行长期投资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技术优势,还要密切跟踪市场动态,以便及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2014 年后,随着人工智能的爆发和特斯拉进军自动驾驶业务,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也掀起了一波热潮,让英特尔重新审视自动驾驶赛道。

   随后,该公司展开了各种收购和投资活动,例如投资了日本的无人驾驶技术开发商ZMP,还收购了一家专门从事计算机视觉的俄罗斯公司Itseez。此外,该公司还完成了英特尔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笔收购,即以16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厂商Altera。

   在2017年,斥资153亿美元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这一举措,对于此次收购,地平线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余凯曾表示,这至少为公司在竞争中赢得了五年的宝贵时间。

   要知道,当时的Mobileye产品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主流汽车品牌,包括特斯拉、蔚来、理想、长城等车企均采用了Mobileye的方案。尽管如此,Mobileye的技术优势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车企开始寻求多样化的供应商和技术合作,以确保自身的竞争力。这不仅反映出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也预示着未来汽车行业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将有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这种趋势表明,虽然Mobileye目前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其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对于车企来说,选择多样化的技术合作伙伴有助于分散风险,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更加多元化,而不仅仅是依赖单一的技术提供商。

   对于英特尔而言,Mobileye曾是一张宝贵的自动驾驶市场入场券,但遗憾的是,英特尔似乎选择了“躺平”的态度。由于Mobileye采用的“黑盒模式”限制了汽车制造商对软件和算法进行自主调整和升级的能力,其市场份额逐渐被英伟达、地平线等竞争对手蚕食。

   就这样,英特尔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似乎逐渐减弱,而其老对手高通却早已在这一领域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英特尔能够重新进入汽车芯片市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辛格提出的IDM 2.0战略,这一战略旨在增强其芯片制造能力。

   基辛格表示,随着高端汽车对芯片需求的显著增加,预计到2030年,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150亿美元,较当前水平翻一番。鉴于英特尔具备相关技术实力、拥有芯片产品以及代工生产能力,英特尔决定重返汽车芯片市场。

   今年年初,在CES(消费电子展)上,英特尔高调宣布重新进军汽车市场,重点布局智能座舱芯片、电动汽车能源AI管理和开放式汽车芯片定制平台三大领域。

   随即推出了第一代软件定义车载座舱 SoC 系列,源于酷睿芯片,12核,采用7nm制程工艺,可支持PC游戏娱乐、AI语音助手、驾驶员监视等功能,并宣布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极氪达成战略合作。

   紧随其后,在8月份,英特尔再度推出其车载产品线的第二款产品——首款独立座舱显卡ARCA760-A。此款显卡以高性能著称,能够支持4K分辨率和3A级游戏画质的渲染效果。最值得一提的是,它还能够在本地部署超过140亿参数规模的大模型。预计该产品将于2025年开始实现量产并装配到车辆中。

   从配置上说,英特尔提供的算力配置非常高,几乎“超额”满足了当前汽车智能座舱的需求,冗余的算力显示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一年内两次发布新产品,反映了英特尔迫切希望在智能汽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决心。 这种频繁的产品迭代策略不仅展示了英特尔的技术积累与研发速度,也表明了它对于智能汽车市场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布局。在竞争激烈的科技与汽车行业,英特尔选择通过不断推出高性能产品来抢占市场先机,这既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也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英特尔此举无疑将加剧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竞争,同时也可能促使其他科技巨头加快在该领域的投入与创新步伐。

   毕竟在今年,英特尔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该公司在智能化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但依然存在明显的不足。目前,其座舱芯片产品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从当前的技术发展态势来看,英特尔在智能化领域的努力虽然值得肯定,但在推动产品商业化方面仍需加强。尤其是在智能驾驶和车联网等新兴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英特尔的座舱芯片未能及时占据有利位置,这对其长远发展构成了挑战。未来,英特尔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同时加强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以加速产品的市场化进程。此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英特尔还需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确保在智能化浪潮中不被淘汰。

   目前极氪是少数几家公开采用英特尔车载座舱SoC系列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考虑到英特尔在2021年8月对极氪的投资,这样的合作关系也属意料之中。

   但在关系户之外,鲜有主机厂明确表态采用英特尔的座舱芯片。如今力挺汽车智能化的基辛格卸任了,这次回归汽车市场,英特尔能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坚持下去仍是个未知数。 英特尔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投入巨大,但目前看来,其市场份额并未显著增长。基辛格的卸任无疑给英特尔的汽车战略带来了不确定性。尽管英特尔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但汽车行业的合作与生态建设需要长期稳定的策略支持。因此,如何在新领导下保持战略连续性,以及如何进一步赢得主机厂的信任和支持,将是英特尔面临的重大挑战。此外,随着其他科技巨头纷纷进入这一领域,英特尔若想在汽车智能化市场中站稳脚跟,还需加快创新步伐,提升产品竞争力。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www.news9999.cn/arts_content-202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科技快讯中文网-www.news9999.cn)
最新发布 城市骑士焕新登场:饿了么淘宝闪购升级保障计划,制服换装引关注  2025-08-17 20:12:42 九识智能携手江苏联通打造5G+智慧物流新未来  2025-08-17 20:06:38 扎克伯格2024安保费破2700万,竟超六位科技大佬总和?  2025-08-17 19:55:09 城市骑士正式上线!饿了么×淘宝闪购升级骑手形象,开启全新服务时代  2025-08-17 19:54:01 小米德国首家官方旗舰店即将开业,掀起海外布局新高潮  2025-08-17 19:49:31 腾讯股价创四年新高,市值首破7000亿美元  2025-08-14 07:07:40 马斯克断舍离:自研芯片梦碎,六年白干背后真相曝光  2025-08-14 07:05:16 广汽埃安拟控股华望,华为合作再掀新篇章  2025-08-11 20:25:45 微软17亿美元买粪埋地?AI节能新招引热议  2025-08-11 20:01:41 蚂蚁集团否认参与稀土人民币稳定币项目,中国稀土集团回应未有相关计划  2025-08-11 19:50:52 董宇辉离开一年后,东方甄选股价狂飙200%:谁真正改变了谁?  2025-08-11 19:38:34 全球首条无FMM第8.6代AMOLED产线封顶,维信诺引领柔性显示新纪元  2025-08-11 19:36:08 京东夏日音享计划燃情落幕,Live音乐引爆线下狂欢现场  2025-08-11 19:22:22 三星半导体拟斥资500亿美元!特斯拉苹果订单引爆美国投资热潮  2025-08-11 18:41:54 震骨价出炉!京东养车50亿补贴全网征名引发热议  2025-08-11 18:38:51 蚂蚁集团回应稀土人民币稳定币传闻:警惕虚假信息陷阱  2025-08-11 18:37:22 掌控未来交易:Exness快速出金重塑自主权新纪元  2025-08-07 11:53:52 余承东发布享界S9T:草原上跳起蒙古舞的科技新篇  2025-08-07 11:23:20 中国船舶联手中国重工,全球最大船企重磅合体  2025-08-07 10:41:50 库克豪赌美国制造:苹果砸6000亿重塑全球产业链  2025-08-07 10:11:54 打白条买火车票成真,京东支付正式入驻12306  2025-08-07 09:54:53 夜行先锋:Aurora自动驾驶卡车开启高效夜间运输新时代  2025-08-04 15:37:08 电竞新势力崛起:完美世界携手英伟达、英特尔等巨头共创未来  2025-08-04 14:59:04 美团、饿了么、京东联手喊反内卷,行业:非拒竞争,执行难在哪?  2025-08-04 14:54:14 网易云音乐重磅布局播客领域,罗大佑樊登等大咖强势入驻  2025-08-04 14:42:10
友情链接 百度权重≥5友情链接交换
文化潮流网  |  数界探索  |  文化新视界  |  深度文化说  |  智慧科技  |  财智慧  |  慧算财经  |  财经探秘  |  财经日报  |  今日财经
© 2015-2025 科技快讯中文网 时光记忆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陇ICP备2025016403号-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用户投稿  关于我们

页面执行时间0.0121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