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驶向未来:华为、中国联通联手打造全球首个5G-A车联网全要素创新基地
科技快讯中文网
12月6日的消息,华为公司今晚与中国联通联合宣布,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建立了国内首个5G-A车联网端到端全要素创新基地。
据华为介绍,创新基地在现有的车路云一体化研发测试环境基础上,新增了6套路侧感知系统、6个5G-A杆站、4个多模态融合引擎以及1个通感一体基站。此外,还完成了多载波聚合、补充上行链路和确定性低时延等关键技术验证,并实现了华为多模态融合引擎超视距感知设备与联通智网科技车路协同平台的数据融合。
在车路云一体化网络建设方面,基地全面部署了5G-A通信网络(注:基于北京联通3.5GHz和2.1GHz商用频段),成功建立了全域时延低于20毫秒、上行速率超过20Mbps的“双20”性能标准。
基地借助5G-A技术的高速传输、低时延和高可靠性,成功实现了车辆与道路设施、车辆与云端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与智能协同。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还显著增强了行车的安全性。通过5G-A的支持,车辆能够更快地响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云端的数据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得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交通调度和管理,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出行服务。 这样的技术创新展示了未来智慧交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法律法规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5G-A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交通系统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人性化。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还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在道路感知技术的应用方面,我们已经围绕“对向来车提示、二次事故避让、鬼探头、拥堵避让”这四个关键场景进行了全面验证,成功实现了联通智网车路协同平台与AI感知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这一系列的技术优化,我们能够实现对道路环境的全方位实时感知,从而大幅提升道路安全性和通行效率。端到端平均时延控制在10毫秒以内,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实力,也意味着未来的道路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安全化。 这一进展令人振奋,它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智能交通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也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还能为驾驶员和行人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环境。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推广这项技术的过程中,仍需解决诸如数据隐私保护、系统兼容性等挑战,以确保其能够真正惠及广大民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29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