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副总裁李亮:揭秘摆拍现象,如何分辨真假事件?
2月12日,有微博网友指出,近日流传一个疑似摆拍的视频片段,内容为一名“退役消防员醉酒不省人事,听到警铃一秒蹦起就跑”。该内容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与转发。抖音副总裁李亮也转发了相关微博,并谈及了关于“摆拍”话题的重要性。 这个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一方面,它反映了公众对突发事件的强烈关注,以及对英雄形象的崇高敬意。另一方面,这种可能的摆拍行为不仅可能误导公众,还会损害媒体行业的公信力。因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和公众都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网络上的每一个信息,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李亮表示:经过对几个视频的了解,其中有一个视频是在2023年12月由一位用户分享的家中轶事,当时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并没有发现摆拍的痕迹。另外有三条视频明确标注为“虚构演绎,仅供娱乐”,但仍有五条视频未作任何标注。目前,这些视频已被下架。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网络上的信息真实性确实需要公众警惕。尽管有些视频已经明确说明是虚构的,但缺乏这样的声明无疑增加了观众被误导的风险。媒体和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标注,确保公众能够清晰地区分真实事件与虚构内容。同时,公众也应该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提高辨别能力,避免轻易相信未经验证的信息。
李亮强调,(抖音)平台对于摆拍行为有着明确的管理规定,要求发布者进行相应标识。若发布者未做标识,平台核实后将会按照违规内容进行处理。
虽然他也承认,识别摆拍是治理的一大难点,有些媒体有时甚至会错误地将虚构的故事当作真实新闻报道。目前,抖音采取的措施是在某个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或收到举报之后,平台会联系事件的相关方进行核实,或请求当地媒体进行调查。在得出明确结论之前,相关内容会被暂时停止推荐。“诚实地讲,这种识别过程需要时间,有些情况核实起来并不容易,处理效率也不高,我们期望媒体和当地相关机构能参与进来共同治理,为我们提供及时且准确的信息以便于识别和判断。” 这一举措体现了抖音平台对于信息真实性的高度重视,但同时也揭示了当前网络环境下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识别摆拍不仅考验着平台的技术能力,也对媒体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的信息传播环境。
据此前报道,抖音安全中心曾在2024年5月发布声明,要求所有演绎类内容必须进行明确标注,否则将面临最高至永久封号的处罚。这一规定实施至今,无疑对平台内容管理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界定“演绎内容”以及标注方式是否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争议。这不仅考验着平台规则制定者的智慧,也提醒广大创作者在追求创意表达的同时,需要更加谨慎地遵守相关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总体而言,该措施有助于净化网络环境,但其执行细节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关阅读:
《抖音开展整治行动!即日起虚构内容须清晰标注,否则最高面临永久封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067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