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守护者,清风行动助您购物无忧
2月12日,抖音官方发布了《关于打击“虚假营销违法获利”等欺诈行为的公告》。这一举措表明抖音平台正在积极采取行动,以净化网络环境,保护用户权益。公告详细列出了近期查处的一些利用虚假宣传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并强调了平台将对这类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抖音作为中国最大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其内容生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数亿用户的使用体验。此次公告不仅展示了平台治理的决心,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利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这对于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提醒所有内容创作者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诚信为本,共同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环境。
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区环境,保障用户的财产安全,并提供真实优质的购物体验,抖音电商正在对各类违法营销诈骗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抖音电商不断通过升级产品功能、优化治理能力等手段来打击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和虚假营销内容。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平台坚决禁止利用其服务通过欺骗性手段骗取用户信任,伪造人设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平台对维护健康网络生态的决心和责任感。它不仅有助于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能够促进整个电商行业的良性发展。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市场才能长久繁荣,而平台的这一系列行动正是向这一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近段时间,近期,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伪装成“文宣部主任”或“博物馆鉴定师”,打着“书画书法进万家”“举办拍卖会”“假一赔十”的幌子,向公众推销所谓的“大师真迹字画”。这些诈骗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还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人们在追求艺术之美的过程中遭受经济损失。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网络环境下的监管漏洞和法律空白,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消费者对于艺术品鉴定知识的匮乏。因此,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公众对艺术品投资风险的认识,成为当务之急。同时,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加强对信息发布者的身份验证,及时清理和屏蔽虚假信息,保护用户免受侵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此类诈骗行为的发生,维护健康的网络交易环境。
上述言行,严重破坏了平台规则,影响了消费者购物体验,扰乱了平台正常经营秩序。平台对相关账号进行了严格处置,具体处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封禁账号及店铺、收回直播和营利权限。同时,平台还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警方通报,多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警方也追回了受害者部分损失。
同时,平台上新增了相关的温馨提示,提醒广大用户“仔细辨别信息,防止诈骗,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此前,平台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抖音社区自律公约》《抖音创作者违规经营账号治理规范》和《抖音创作者品质经营公约》等相关法律法规与平台规则,已经更新并发布相关治理《新规》,持续处置“虚假营销违法获利”等行为,《新规》具体包括:
不得借热点事件,仿冒、不当关联当事人与涉事品牌,或虚构所谓“大师”“专家”“传人”等身份,引发关注后不当获利。
不得通过发布不实内容,并借此售卖相关商品,不当获利。
抖音电商号召广大用户共同参与监督,防范各类诈骗活动。若大家发现任何违规内容或可疑行为,请在平台内进行举报,或发送详细情况至举报邮箱。平台承诺会迅速响应并处理这些报告。针对可能涉及犯罪的行为,平台也会全力配合相关部门予以打击。
平台还梳理出其他几种诈骗行为,供用户参考防范。
诈骗分子以低价售卖珍贵“珠宝玉石”或高档“酒类滋补品”为噱头,诱导用户脱离平台,前往第三方软件“交易”,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谎称出售奢侈品和知名品牌“高仿”“平替”商品,诱使用户离开平台,转至第三方软件进行“交易”,从而实施诈骗行为。
诈骗分子发布相关内容诱导用户关注并通过第三方软件添加好友后,自称可提供“非法办证”“代写”“代考”等服务,或可售卖“专用窃听、窃照器材、开锁工具”“违规刷单、刷流水教程”“管制刀具、枪械、攻击器械”等违法违规商品,欺骗用户付款交易,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低俗擦边等内容,夸大展示“保健品”“化妆品”“功能性食品”的效果,引发关注后,诱导用户脱离平台,前往第三方软件“交易”,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私信或在粉丝群发布虚假的“官方链接”,诱导用户点击后脱离平台,前往第三方软件“交易”,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常以赠送“礼品”为诱饵,诱导用户脱离正规平台,转而在第三方软件上添加好友,进而实施诈骗行为。这种手段不仅利用了人们的贪小便宜心理,还巧妙地规避了平台监管,使得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落入陷阱。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前网络诈骗手法的隐蔽性和多样性。一方面,诈骗分子不断更新其诈骗策略,试图绕过各种防范措施;另一方面,这也提醒我们广大网民,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时,必须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诱惑,避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或进行私下交易。同时,相关平台也应加强监管和技术防护,及时发现并阻止此类诈骗活动的发生。
诈骗分子声称为用户送“福利”,诱导用户下载第三方软件后加入“福利群”,进而欺骗用户进行“刷单”等行为,实施诈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807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