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惊现神秘方头鱼,身形惊艳引人瞩目
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协同浙江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南海区域发现了一种新的鱼类——幽灵方头鱼Branchiostegussanae。
据介绍,方头鱼类是南海的重要经济鱼种,因头部形状类似马头而在许多地区被称为“马头鱼”。这一独特物种早已被南海渔民熟知。由于其面部具有非常特殊的条纹,渔民们戏称为“鬼马(头鱼)”。这种称呼也成为了幽灵方头鱼这一中文名的由来。 这种鱼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南海地区的渔业资源,也增加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趣味性。同时,这一命名背后的故事也体现了渔民对海洋生物的独特观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随着对该物种的进一步研究,我们或许还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特点和潜在价值。
方头鱼家族在印太区域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广泛分布,在南海的渔业捕捞中也十分常见。最新发现的一个新物种使我国海域中的方头鱼种类增加到了六种。不过,由于这些鱼类大多栖息在较深的水域,科学界对于这一类群的了解仍然较为有限。
幽灵方头鱼在外形上显著区别于其他已知的方头鱼种类,其眼下装饰着醒目的红色条带,体覆盖着暗灰色纵纹,尾部则呈现出平截的形状。
更重要的是,通过线粒体Cytb、COI及12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幽灵方头鱼在遗传上与已知物种存在显著差异。
尽管目前采集到的标本仅限于海南陵水至西沙群岛之间的海域,研究人员推断幽灵方头鱼可能在南海西北部的陆坡区域广泛存在。需要指出的是,该物种的体长通常超过40厘米,是近年来罕见报道的一种中大型鱼类新物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9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