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云南发现身长近10米的神秘巨龙,揭秘2025年全新中国恐龙!
2月14日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和禄丰市自然资源局等多个单位联合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杂志线上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中,研究人员报告了在云南禄丰地区发现的一种早侏罗世蜥脚型类恐龙新物种——岳氏星宿龙。这是2025年首个在中国被命名的恐龙新种。
岳氏星宿龙的模式种是程氏星宿龙,于2017年正式命名。最近发现的岳氏星宿龙化石保存状况良好,包含了头后的骨骼部分,从完整的背椎到尾椎,左侧肩胛骨,以及几乎完整的腰带和后肢,目前这些化石保存在二钻山一号馆内。
经研究对比,该化石标本具有四节荐椎,根据其体型估算体长约为8到10米。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发现与已知的模式种存在一些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能表明该物种在解剖结构或演化路径上与先前认知有所不同,从而为古生物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这样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代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还可能促使科学家重新评估某些现有理论。
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其与程氏星宿龙为姐妹群关系,因此被认定为新物种,种名以致敬对禄丰恐龙化石修复和保护作出杰出贡献的岳氏家族。
岳氏星宿龙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证实了在从早期非蜥脚类蜥脚型类向蜥脚类的演化过程中,荐椎数量增加并不是蜥脚类演化支独有的特征。 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恐龙演化的理解,还揭示了不同演化支之间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联系。这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准确地构建出蜥臀目恐龙的演化树,并且可能引发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新思考。岳氏星宿龙的发现提醒我们,恐龙世界的多样性远超我们的想象,未来还有许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不同演化支的早期蜥脚型类恐龙表现出四节荐椎的发育特征,这一特征可能与其体型增大以及提高四足行走时的骨骼支持能力有关。这为恐龙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证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4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