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引领人形机器人革命的璀璨明星,何以成就百亿估值神话?
2月15日消息,据报道,当地时间14日,机器人初创企业FigureAI正与投资者商讨,拟筹集15亿美元(约108.98亿元人民币)资金,预计融资后公司估值将达到395亿美元(约2869.83亿元人民币)。
随着AI技术的迅猛进步,英伟达、Meta、特斯拉等科技巨头以及众多初创公司正在加快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步伐。这些企业希望通过先进的AI模型来促进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革新。 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大科技公司纷纷投入巨资,力求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这不仅反映了技术进步的速度之快,也表明了市场对这一领域的高度期待。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极大地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通过提高工作效率还是通过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然而,随之而来的伦理和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将是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各家公司纷纷期待人形机器人能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类从事一些危险且乏味的工作,例如物流、仓储和制造业等领域。据报道,Figure AI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获得了多家知名企业的青睐,其中包括德国宝马公司。 人形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预示着未来工作环境可能发生巨大变化。这些智能机器人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显著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特别是在那些需要长时间重复劳动或面临高风险操作的行业中。然而,随着这种技术的普及,我们也必须关注由此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和社会经济影响。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福祉,将是未来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去年,这家初创公司宣布顺利完成6.75亿美元(约合49.04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主要投资方包括OpenAI、英伟达、微软以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26亿美元(约合188.9亿元人民币)。
FigureAI的创始人兼CEO布雷特·阿德科克上周宣布,公司已决定结束与OpenAI的合作,原因是他们在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阿德科克在X平台(即推特)上表示:“Figure的AI模型已经完全由我们内部团队自主研发,外部合作不仅繁琐,而且对我们实现目标没有实际帮助。” 这种转变显示了FigureAI对于自主掌握核心技术的决心,也表明他们相信自己能够独立开发出更为高效和符合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一决定反映了当前科技企业越来越重视自主研发的趋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掌握核心算法和技术路径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和竞争优势。
不仅FigureAI,Meta公司也被报道在其Reality Labs部门内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致力于研发能够辅助进行体力劳动的AI驱动人形机器人。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去年曾透露,公司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有可能会在2024年底做好准备。这一时间点的设定无疑给科技爱好者们带来了新的期待。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Optimus有望成为未来家庭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助手。尽管实现这一目标仍面临诸多技术和伦理挑战,但考虑到马斯克及其团队过往的成功记录,我们有理由相信,Optimus的推出将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不仅会极大地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还可能重新定义人机协作的新模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27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