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突破量子直接通信技术,引领全球通信安全新篇章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量子直接通信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据相关介绍,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并成功研制出一套实用化系统。在实验测试中,该系统在104.8公里的标准光纤上实现了连续168小时的稳定传输,速率达到2.38kbps,标志着量子直接通信从理论阶段迈向了实际应用。
此次研究由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的相关团队共同完成,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包括高噪声高损耗信道编码、信道掩蔽扩容以及高速量子态调制解调等,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系统能够利用同一组光量子态同时完成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密钥协商,从而有效解决了量子直接通信中的技术瓶颈。与2022年的系统相比,新系统的传输速率提升了4760倍,大幅提升了量子直接通信的整体性能。
为了进一步推动量子网络的发展,研究人员设计了基于量子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信息传输机制。量子网络作为量子技术的关键发展方向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建立具备信息论安全性的量子直接通信网络。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效地设计网络协议,并确保其与多种技术平台的兼容性,从而促进经典网络向量子网络的平滑过渡。
当前,构建大规模量子网络依然存在许多障碍。一方面,高额的投资制约了其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提升传输效率和减少通信开销,已经成为国际量子科研的核心议题。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这些问题或将逐渐得以解决,从而为量子网络的普及应用提供稳固支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9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