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销售行业黑幕,微盟大股东如何自查自纠?
3月16日消息,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令人震惊的操纵骚扰电话乱象,其中上海销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相关问题被点名批评。 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骚扰电话对公众生活的侵扰程度以及背后利益链条的复杂性。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一些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骚扰电话的批量操作,不仅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可能涉及侵犯个人隐私等违法行为。这起案例提醒我们,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类行为的监管力度,同时呼吁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通信环境。对于类似问题,唯有通过法律约束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注意到,根据上海销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网的信息显示,该公司是由香港主板上市企业微盟集团孵化的一家专注于数字化销售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其中,上海微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其超过34.79%的股份。
微盟集团回应表示:我们关注到相关报道,已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调查组,紧急联系销氪业务负责人与代理商,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公司正全力配合属地工商管理等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后续将及时向公众通报整改进展。
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针对上海销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开核查。在央视3・15晚会的报道中,该公司被指出主要涉及设备供应问题。
相关阅读:
《揭开“AI机器人营销外呼”的灰色面纱——2025年315晚会深度调查》 近年来,“AI机器人营销外呼”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营销工具,但其背后隐藏的问题却在2025年的315晚会上被集中曝光。这些智能外呼系统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滥用现象严重,给普通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数据显示,仅过去一年,就有超过六成的用户接到过类似的骚扰电话,其中大部分来自不明身份的AI机器人。 这种灰色产业链的形成,既有技术发展的推动,也暴露出行业监管的漏洞。一方面,AI技术的普及降低了营销成本,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类行为的约束力度不足,导致不良商家肆意妄为。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平台和企业默许甚至纵容此类行为,使得骚扰电话愈演愈烈。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寻求解决之道。首先,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条款,明确界定AI外呼的合法边界,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其次,技术开发者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设计产品时加入更多防骚扰机制,避免技术沦为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最后,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提高警惕,学会利用举报渠道维护自身权益。 总之,AI机器人营销外呼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规范使用。只有多方合力,才能真正还公众一个清静的生活环境。
2025 年 315 晚会专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