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行业内的投机者,共同打造汽车领域的明日
3月17日消息显示,蔚来董事长李斌在近期面向产研集群全体员工发表了一次内部讲话,详细阐述了“基本经营单元”的核心理念,并号召团队迅速打破惯性思维,增强全员的经营意识,以达成既定的交付经营目标。
李斌称,要在有限的资源框架下,我们将资金与精力集中于最关键的问题和领域,才能找到突破的方向。当前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精准施策、高效执行,考验着每个决策者的智慧。我认为,这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更需要一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抓住机遇,实现目标。同时,也必须警惕资源分配中的浪费现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每一分钟的努力都能产生实际效益。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努力事半功倍,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介绍,蔚来推出的“基本经营单元”(CBU,Cell Business Unit)是其为了提高组织运作效率、达成经营目标所构建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该制度把公司的全部经营工作划分成若干个彼此独立的“基础经营单元”,每个单元都需要设定清晰的ROI(投资回报率)指标以及相应的业绩考核与奖惩机制。
蔚来计划在一季度开始大力推广一项新的成本核算制度,要求各个部门独立结算成本,详细统计不同项目上的已支出和待支出费用。这一制度预计将在二季度全面实施。
李斌补充说明称,比如我们现在有500个各种规模的研发项目,投入超过100亿元的资金在这些项目上。以前在立项时,只计算外部的付费支出,对内部人力投入的核算不够严谨,大多只是粗略估算,因此很难准确统计出一个研发项目究竟花费了多少资金。
如果不理清投资回报,就没人对结果负责,缺乏闭环管理体系,必然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在公司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一些效率低下的项目正在消耗资金,而那些亟需更多投入的项目却未能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成本方面,近期蔚来在研发端加强了对工时的管理,这种做法与单纯的打卡制度有所不同。工时需要与具体项目挂钩,只有明确每个项目参与的人数以及所花费的时间,才能准确核算项目的成本,并进一步评估资源投入是否合理。这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清晰的成本控制不仅能够提升效率,还能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在我看来,蔚来此举体现了其对精细化管理和长远发展的高度重视。通过精确记录和分析工时,公司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这也表明蔚来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去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以适应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这样的举措无疑为其他企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尤其是在当前汽车行业加速转型的大背景下,谁能率先实现高效运营,谁就能抢占先机。
李斌还表示,近期,蔚来内网论坛上关于填工时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员工通过不同渠道表达了自己的困扰与不满。我所在的价值小组也整理了一份详细的反馈,汇集了众多同事的真实想法。从这些声音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当前的工作安排存在诸多疑虑。 在我看来,填工时的问题不仅反映了部分员工对于工作强度的担忧,更暴露了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一些短板。一方面,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可能会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如何平衡工作任务与个人生活,成为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此,我认为企业应当倾听基层的声音,认真审视现有的工作模式,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激发团队更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局面。
填工时,在许多企业如华为都普遍采用这样的方式,我们为何不能尝试呢?这与我们所倡导的真诚关爱并不矛盾。明确每天的工作安排和项目内容,这是一种很常规的做法。
在职场中,如果有人始终不愿意填写工时或关联项目,这实际上反映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这样的岗位可能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需要确保资源分配到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地方,而不是被无谓消耗。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脚踏实地、为企业带来实际贡献的员工得到应有的认可,同时也能让那些未能尽职履责的人显现出问题所在。 我认为,这种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管理上的漏洞。企业应当建立更加透明和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通过明确的任务目标与绩效考核体系,来甄别哪些员工是真心付出的,哪些则是“混日子”的。此外,对于那些长期游离于团队之外或者无法提供有效产出的员工,企业也应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培训提升能力或是调整岗位,甚至考虑其他解决方案,以保障整体团队的效率和活力。 总之,一个健康的组织文化应该鼓励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同时也必须对不作为的行为零容忍。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企业和个人双赢的局面。
李斌还指出,这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绝非高标准。倘若企业无法迈出这一步,连如此基础的管理水平都无法达到,那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00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