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承诺:坚决守护用户隐私,未经授权一概不读取个人信息
近日,不少小红书用户反馈称,平台后台频繁读取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其中一位用户的设备在短短3天内被访问高达1.7万次,涉及定位、照片与视频、设备状态、日程安排以及剪贴板等敏感内容。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关注。 在我看来,这类行为虽然可能出于技术或运营需求,但无疑加重了用户对于隐私泄露的担忧。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当更加透明地向用户说明数据收集的目的和范围,并提供更完善的隐私设置选项,让用户能够自主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被共享。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督,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切实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维护好社会的信任基础。
今日,近日,针对“高频读取用户位置信息”的争议,小红书官方“薯管家”账号作出回应。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高度关注。在数字化时代,各类应用频繁获取用户地理位置的行为并不罕见,但如此高频次的操作难免让人担忧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我认为,技术本身并无对错,关键在于如何合理使用。一方面,企业需要更加透明地向用户说明数据采集的目的与范围,并提供便捷的方式让用户自主选择是否授权;另一方面,监管机构也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行为边界,确保用户权益不受侵犯。毕竟,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保护好个人隐私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官方表示,经核实,平台不会擅自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读取的频率依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而定。部分用户感受到的较高频次读取,或许与其个人使用习惯相关。
在多种应用场景中,APP会根据功能需要对位置信息进行获取,并且采集的频次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当用户进入跑步场景(同城-探索-跑步)时,系统会提高位置采集的频率,从而实时更新用户的运动轨迹,以保证服务的精确性,最终实现提升用户体验的目标。
小红书提到,当用户使用“搜索附近地点”功能时,为了提升本地生活服务的体验,平台可能会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100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