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全球机器人未来的颠覆者
4月4日消息,地平线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前华为智驾负责人苏菁日前公开强调,如果无法搞定自动驾驶技术,那就没有资格涉足机器人领域。 在我看来,苏菁的观点切中了当前科技行业的核心问题。自动驾驶作为机器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这不仅是对从业者的挑战,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重新审视。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也提醒我们,盲目追求热点技术可能会带来短期收益,但长远来看,扎实的技术功底才是企业立足之本。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以务实的态度对待技术创新,避免浮躁心态。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进程确实比预想中更加曲折。十余年的探索与投入,却仍未看到能够广泛应用的实质性突破,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困惑与焦虑。 从当前的技术现状来看,虽然各大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但距离真正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复杂的道路环境识别,还是极端天气下的稳定运行,都对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这些挑战的背后,不仅是算法优化的问题,更涉及硬件成本、法律法规以及公众接受度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在我看来,尽管进展缓慢,但我们不应因此否定整个领域的价值。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或许未来某一天,当所有难题被逐一攻克时,自动驾驶会彻底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甚至重塑整个社会的交通格局。因此,我们需要给予这个行业更多耐心和支持,同时也要正视其存在的局限性,共同推动技术向着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苏菁直言:坦白讲,我走到今天这个阶段,已经快要承受不住压力了。自动驾驶技术确实极其复杂。我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十多年,每天面对无数难题,全球最顶尖的专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但仍然没有突破那个关键节点。有时候,我会感到十分沮丧。
目前业内最值得参考的标杆仍是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
“今天你无论如何都得让我找一个对标对象,老实说,我仍然会首选FSD。我自己实际体验过后,发现他们在技术方面有不少独到之处,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断代式的领先。”苏菁表示。
苏菁强调,自动驾驶的真正挑战在于与人类驾驶能力的比较。“自动驾驶的比较对象不是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内的蔚小理、华为,甚至不是特斯拉。自动驾驶的本质比较对象是人类本身。它比不过人的时候,就是个高科技的玩具。有一天比人好的时候,它的价值就会立刻跳上去。”
中国现阶段确实难以复制特斯拉那样的算力建设成果;中国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展现出的灵活性与调整空间远超美国;而中国外卖骑手频繁使用电动车穿梭于城市街道的现象,在美国几乎是不存在的,这背后涉及复杂的交通规则适应与社会行为规范的博弈。 在我看来,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两国在技术发展路径上的不同选择,也体现了各自社会治理模式的独特性。美国更倾向于通过严格法规来规范行为,而中国则更多依赖于快速迭代的技术手段和社会管理创新。然而,如何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确保公共安全与秩序,是两国都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这或许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间相互学习与借鉴的重要契机。
苏菁强调行业应回归理性,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诚实地讲,我们投入这么多资源,努力了这么多年,再去打造一个与他人雷同的产品,这并非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应该致力于解决真正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终日沉溺于营销之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4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