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科技新潮流!国际科学精英联袂归国,开启创新盛世
不少人认为中国高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然而现实情况是,选择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的优秀人才数量更为庞大。
据媒体统计,自2024年起,已有至少17位顶尖科学家回国发展,其中大部分来自数学和物理学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科学家群体中超过七成来自海外归国人员。
报道称,有些人选择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学府,而另一些人则投身于 newly established 的研究机构和院校。
比如曾任法国巴黎西岱大学数学系教授的陈华一、曾任美国贝勒医学院解剖教学中心主任的张晓明、曾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任教20年的数学家汪徐家,都加入了西湖大学。
这是一所位于浙江杭州的民办研究型大学,2018年成立。
林华新曾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的数学教授,而刘克峰也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超过20年,如今他们选择加入刚刚成立一年多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这一选择不仅体现了两位学者对国内科研环境的信心,也反映了中国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优秀科学家愿意回国贡献力量,这无疑将为中国数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国际顶尖人才加入,共同推动我国科研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该研究院由上海市、杨浦区以及复旦大学联合支持创立,著名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出任理事长,已成功汇聚多位国际顶尖数学人才加入。这一机构的成立不仅彰显了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也为全球数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卓越的合作平台。我相信,在丘成桐先生的带领下,这个研究院必将在推动数学学科发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为培养新一代数学精英作出重要贡献。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态度,通过吸引海外优秀学者参与,进一步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丘成桐先生在美国度过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生活,而在2022年,他选择回到中国,加入清华大学并开始全职任教。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他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怀,也反映了他对推动国内数学与科学研究国际化的期望。丘成桐教授在学术领域的成就举世公认,他的回归无疑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海外华人学者像他一样,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的发展,共同促进全球科学的进步。
他表示,美国政府近些年对中国科学家歧视严重,迫使他们只能离开美国,这对美国是不幸的。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达到超过3.6万亿元,同比增长8.3%,这一增速不仅显著高于5%的经济整体增速,也再次彰显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的研发经费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正在持续加大,这不仅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定践行,也是对未来竞争格局的战略布局。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这种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无疑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这也表明,中国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并在关键领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如何更有效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将是全社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深圳东壁科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顶尖科技人才的数量在2020年为18805人,到2024年增长至32511人,全球占比由17%提升至28%。
相比之下,美国顶尖人才数量从36599人减少至31781人,全球占比从33%下降至27%,首次低于中国。
图源:Pixabay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6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