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人工智能时代,探寻未来无限可能!
4月14日消息,据“首都教育”公众号透露,清华大学在继今年3月宣布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成立新书院之后,近日教学委员会已审议通过了人工智能(AI)辅修学位的培养方案,并决定自今年秋季学期起正式开设这一新项目。
清华大学宣布,AI辅修学位将向校内对跨学科与人工智能结合感兴趣的学子开放申请。该项目设置了基础课程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培养AI思维、掌握AI技术,并提升AI素养,同时树立正确的AI伦理观念。此外,还将推出“XAI”高级实践模块,通过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
除辅修学位外,学生还可选择更具通识特色、修读更为灵活的课程证书项目,掌握 AI 通识知识与素养。部分课程和项目,还将借助 AI 赋能教学方式展开教学,用最 AI 的方式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
目前,清华大学已有200多门课程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助教、智能讲伴、学生成长助手以及备课辅助和智能批改等功能,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学校还构建了多个学科知识引擎和垂直模型,这些技术工具在课程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认为,这种借助AI技术推动教育创新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减轻工作负担,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学习路径。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利用先进科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启示我们,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如何平衡好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将是关键所在。总之,清华大学的这一举措无疑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该校正积极推进38门通识课程的建设工作,致力于构建独具清华特色的课程体系。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学校对通识教育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前瞻性布局。 在我看来,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教育改革尝试。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培养兼具专业深度与综合素质的人才。通过打造这样的课程体系,学校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综合能力。此外,这种特色化发展路径也有助于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总之,这项计划值得期待和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76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