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租赁乱象揭秘:商家定价背后的黑幕揭开
4月14日消息,近日,央视财经栏目《财经调查》揭露了手机租赁市场的种种乱象,除了潜藏高利贷风险,部分商家还存在随意定价的问题。
据报道,人人租号称是国内领先的手机租赁服务平台,其承诺“一机一验”,即对每一台二手设备均实施深度质量检测,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正品保障。
不少在人人租平台上租过手机的用户反映,按照租机一年后再买断的方式计算,最终花费比市场价高出许多。
《经济观察》了解到,部分平台在对入驻商家的管理上存在疏漏,导致商家擅自虚构商品状况并随意设定价格的现象频发。
以官网售价9999元的iPhone 16 Pro Max为例,在支付12期租金6502元后,仍需支付买断款6296.1元。
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这一年内需要支付12798.1元,这个价格接近苹果售价的1.27倍。
不过,超出官网价格的部分并非入驻商家的全部利润,因为商家的进货价通常低于官网售价。只有在租金总额减去进货价之后,才能确定商家的实际盈利。
报道称,人人租的工作人员称,平台赋予了每位商家自主定价的权限,在二手商品租赁领域能赚取多少利润,主要取决于商家的胆识与能力。有些商家出租一台手机的利润甚至可以高达100%。
另外,为避免租机用户在租赁期间中断供或突然失联,部分平台选择在出租的手机中预先安装监管锁软件。这一做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商家权益,但其背后涉及的隐私与信任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未经用户明确同意的情况下,这种操作可能被视为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如何在维护商业利益的同时平衡用户隐私保护,仍是行业需要深思的问题。希望未来能有更透明且合规的方式解决此类矛盾,让双方权益都能得到妥善保障。
若消费者未能按期支付分期租赁的费用,平台或服务提供方有权远程锁定手机设备,用户在未获得商家授权的情况下,手机将无法正常使用。
同时,近期有媒体报道指出,部分租赁平台的监管锁软件可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据相关人士透露,一些商家在获取消费者信息时的目的性很强,尤其是在消费者出现逾期情况时,甚至会利用这些信息对消费者进行施压,要求其尽快支付欠款。 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租赁平台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桥梁,本应以提供便捷服务为核心目标,但若在实际操作中忽视了用户隐私保护,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会对平台自身的信誉造成严重打击。因此,平台方有必要加强对技术手段的管理和规范,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及时介入,制定更为严格的行业标准,从根本上消除此类隐患,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6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