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无霸入海!全球首艘15万吨级超级养殖工船引领海洋渔业革命
4月17日,据媒体报道,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中船集团北海造船厂正式交付,并被命名为“鲁即渔养60617”。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深远海养殖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艘养殖工船不仅代表了我国海洋渔业技术的新高度,也展示了中国在现代海洋经济领域的创新能力。从深远海到近岸,从传统捕捞到智能化养殖,这种转变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在全球渔业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国信1号2-1”的问世为解决未来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将深远海的广阔空间转化为高效的生产场地,同时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推动绿色渔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未来,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相信中国将在全球海洋经济领域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世界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这一成就值得我们骄傲,但更应激励我们继续探索,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生态和谐共生。
作为“国信1号”的升级版,“国信1号2-1”采用“船载舱养”模式打造海上立体化养殖体系,主要聚焦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优质鱼类的高密度养殖,预计年产量可达3600吨高品质水产品。
该船总长244.9米、型宽45米、结构吃水15米,排水量15万吨,配备近10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包含15个标准养殖舱、4个环形跑道池及22个养殖试验池,形成功能完备的海上渔业生产单元。
新一代工船以“适渔性”为核心理念,在功能布局、养殖系统、新能源利用以及信息一体化等方面实现了超过160项技术创新,全面提升了船舶的作业效率。通过数智化系统的支持,全流程机械化操作得以实现,从鱼苗入舱到成鱼捕捞、精准投喂再到渔获加工,关键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已突破90%,自动化水平较传统模式提高了45%,养殖决策的智能化替代率达到了30%。这些技术进步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显著提升了渔业生产的效率与可持续性。 在我看来,这种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新一代工船代表了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的新方向。它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诸多突破,更是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对食品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日益关注的大背景下,这种高效且环保的生产方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未来,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推广,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健康的海洋环境。
“国信1号2-1”的正式交付运营,表明我国深远海养殖工船产业已从“单船示范”迈向“标准化复制”的全新阶段。按照计划,其姊妹船“国信1号2-2”预计于2025年10月投入运营,这将促成国信养殖工船编队实现“三船联动”的产业布局。同时,这一发展还将有效推动饲料加工、冷链物流、水产精深加工等相关产业链的协同进步,从而打造从“海洋牧场”直达“餐桌”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或投稿,如果任何问题,请联系648751016@qq.com
页面执行时间0.008383秒